数九,又称“冬九九”,是中国民间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传统 *** ,其核心起始节点为冬至节气(每年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)。
一、主流起始方式:冬至当日“交九”
多数史料与民间习俗认为,数九应从冬至当天正式开始,称为“交九”。这一说法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的《荆楚岁时记》,其中明确记载“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,为寒尽”,即从冬至日起,每九天为一个“九”,依次为一九、二九直至九九,共八十一天,标志着寒冬的完整周期。
民间也有“冬至逢壬数九”的谚语,但更普遍的做法是直接以冬至日为起点。例如,明代《帝京景物略》提到“冬至日,画素梅一枝,为瓣八十有一。日染一瓣,瓣尽而九九出,则春深矣”,说明当时已将冬至与数九的开始紧密关联。
二、次要说法:冬至后之一个壬日
部分传统文献(如梁代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的解读)提到,数九也可从冬至后的之一个“壬日”(干支纪日法中带有“壬”的日子)算起,认为“壬”为水日,象征阴气渐消、阳气始生,更符合“数九”驱寒的寓意。但这种算法因需查询干支历,操作复杂,逐渐被“冬至当日开始”的简易方式取代,仅在部分地区或特定历史时期有应用。
三、现代共识:以冬至为起点的普及
随着时代发展,“冬至当日开始数九”已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普遍共识。无论是“九九歌”(如“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”)的传唱,还是“九九消寒图”(画梅、写九)的实践,均以冬至日为数九的起点,用于记录冬季寒冷程度的变化及春来的期盼。
综上,冬季数九的传统起始节气为冬至,多数情况下从冬至当日开始“交九”,以九天为一个周期,直至九九结束,迎接春暖花开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