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高是常德重阳节最突出的传统习俗,源于“清气上扬、浊气下沉”的传统观念,人们通过攀登高山、高楼或高台,既能锻炼身体、欣赏秋景,也能祈福安康。常德太阳山是当地重阳登高的热门地点,每年重阳节期间,都会有大量市民及游客前往,从樱花楼出发至 *** 广场,沿途赏秋观景,部分活动还会设置登山优胜者奖励(如常德米粉等),增添节日趣味性。
2. 赏菊与饮菊花酒
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金秋时节,赏菊、饮菊花酒是延续千年的传统。菊花被视为“长寿之花”,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便成为风尚。常德人延续这一习俗,不仅在家中或公园赏菊,还会品饮菊花酒——这种药酒味道微苦,但被认为可明目醒脑、祛灾祈福。
3. 吃重阳糕
重阳糕又称“花糕”“菊糕”“五色糕”,是重阳节的传统美食,因“糕”与“高”谐音,寓意“高福高寿”。旧时习俗中,长辈会在重阳节当天将片糕搭在孩子额头,祝愿其“百事俱高”。常德的重阳糕多为松软糕类,部分地区会加入枣、栗、肉等辅料,家庭自制或购买食用均可,是节日中不可或缺的“甜蜜符号”。
4. 插茱萸
插茱萸是唐代以前就已流行的重阳习俗,古人认为茱萸(一种中药果实)能“驱虫去湿、逐风邪”,可避难消灾。常德及周边地区,妇女、儿童多将茱萸佩戴于臂膀或装入香袋,也有直接插在头上的,这一习俗延续至今,仍是重阳节的传统符号之一。
5. 敬老与社区活动
随着时代发展,常德重阳节逐渐融入“尊老、敬老、爱老”的现代内涵。每逢节日,社区、街道及单位会组织各类敬老活动:如鼎城区“邻里守望 情暖重阳”系列活动,包含健康义诊、便民服务、“当你老了”体验区(让年轻人通过沙包负重、拄拐杖等形式感受老年人身体变化);武陵区永安街道为百岁老人送慰问金,府坪街道联合社区举办“欢乐度重阳”文艺汇演,让老年人欢聚一堂,共享节日温暖。
6. 晒秋
晒秋是山区典型的农俗现象,常德部分山区(如石门等地)的村民因地势复杂、平地稀少,便利用房前屋后、窗台屋顶晾晒农作物(如稻谷、辣椒、玉米等)。久而久之,这一行为演变为传统农俗,心灵手巧的村民将粮食摆放成各种图案,形成“诗意秋天”的景观,成为重阳节期间独特的乡村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