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三是中国农历春节的重要节点,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内涵,主要有以下别称与核心传统:
小年朝:源于宋代宫廷节日“天庆节”(宋真宗因传天书下降人间而定),官员休假五日,民间效仿,称“小年朝”。习俗包括不扫地、不乞火、不汲水,寓意延续年节氛围。
赤狗日/赤口日:传说“赤狗”为熛怒之神(或“赤口”象征口角),遇之易生是非。这天人们多足不出户,避免外出拜年;部分地区会在门顶贴红纸条(写吉利话)破解,称为“贴赤口”。
谷子生日:民间将正月初三视为谷子的生日,需禁食米饭,以感恩谷物、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老鼠娶亲日: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,人们会早早熄灯睡觉,避免骚乱鼠辈;同时在屋角洒米粒、糕饼(称为“老鼠分钱”),寓意与老鼠共享丰收、减少鼠害。
大年初三的送神习俗
大年初三的“送神”仪式因地域略有差异,主要包括两类核心对象:
送灶神:西北农村等地区,腊月二十三请回灶神(贴于灶台、每日上香供奉),初三需将灶神送走。寓意灶神上天庭汇报家中一年善恶,送走后期待其来年继续保佑五谷丰登、阖家幸福。
送门神:旧时初三夜,民间会将年节悬挂的门神、门笺及松柏枝一并焚化,称为“烧门神纸”。俗谚“烧了门神纸,个人寻生理”,表示年已过完,即将开始新一年的营生,祈求门神保佑全家平安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