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一早晨,传统习俗是开门先放爆竹,称为“开门炮仗”。爆竹声后,碎红满地,称为“满堂红”,象征新年红红火火、好运连连。部分地区认为放“开门炮”越早越好,寓意当年诸事顺遂、财运亨通。如今,受环保政策影响,许多地方用电子鞭炮替代传统爆竹,既保留喜庆氛围又减少污染。
2. 拜年
拜年是正月初一的核心社交活动,旨在辞旧迎新、传递祝福。流程通常从家庭内部开始:晚辈起床后向长辈行叩拜礼(如磕头或鞠躬),祝福“健康长寿”“万事如意”;长辈则给晚辈发放“压岁钱”(又称“压祟钱”),寓意“镇恶驱邪、平安顺遂”。家庭拜完后,人们外出走亲访友,互道“恭喜发财”“新年快乐”等吉祥话,或邀请亲友饮酒娱乐。古时还有“贺年”之分:拜年是晚辈向长辈叩岁,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。
3. 扫帚禁忌
传说正月初一是“扫帚的生日”,当天不能动用扫帚,否则会“扫走运气”“破财”,甚至引来“扫帚星”(象征霉运)。除夕夜已将房屋打扫干净,年初一需保持清洁:若非要扫地,须从外头往里扫(象征“聚财”);废水也不得外泼,需用大桶盛装。部分地区还有“不倒垃圾”的禁忌,避免将“财气”倒出家门。
4. 吃斋与特色饮食
初一饮食讲究“讨彩头”,多地有吃斋的习俗(“斋”与“灾”同音,寓意“吃灾避祸”)。常见的斋菜有粉丝、腐竹、发菜、冬菇等(称为“罗汉斋”),象征“去除烦恼、来年顺遂”。北方地区必吃饺子(形似“元宝”,寓意“招财进宝”),部分地区还有吃“万年粮”(提前做好3天的饭菜,寓意“不愁吃喝”)、“年糕”(寓意“节节高”,象征生活逐年提升)、“汤圆”(称为“元宝”,寓意“团圆美满”)等传统食物。广东地区还有“饮屠苏酒”的习俗(药酒,从年少者开始饮用,寓意“健康长寿”)。
5. 禁忌行为
初一有许多禁忌,以避“破财”“晦气”:
忌杀生:认为杀生会导致刀灾、兵灾、血灾等,部分农村地区初一吃素;
忌动刀剪针线:动刀剪象征“断绝仕途财路”,妇女动针线则被认为全年易与人争吵或浑身不适;
忌说不吉利的话:若不小心打碎杯子、碗等瓷器,需立即说“岁(碎)岁平安”“落地开花,富贵荣华”化解;
忌睡懒觉:多数地区要求早起(鸡鸣即起),认为“早起接福”,拖延会“错过好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