帛金(又称“白事礼金”)是对逝者的哀悼与对家属的慰问,其金额需兼顾传统习俗与实际情况,核心要求是量力而行、表达心意,避免盲目攀比。
一、影响帛金金额的关键因素
1. 与逝者的关系亲疏:
直系亲属(如子女、兄弟姐妹):金额较高,通常在5002000元不等,部分地区可能承担更多丧葬费用;
旁系亲属(如叔伯、姑舅、侄辈):金额适中,一般在2001000元之间,关系越近金额越高;
朋友、同事、邻居:金额相对灵活,常见100500元,若集体悼念可凑整(如每人200元共1000元)。
2. 地区习俗差异:
南方部分地区(如广东珠三角):帛金金额较高,通常在10005000元之间,部分地区富裕家庭可能更高;
北方部分地区:更常见整数(如200元、500元),但需避开“4”(谐音“死”)。
3. 个人经济状况:
经济条件有限时,100200元也能表达心意,重点在于亲自到场悼念,家属通常会理解。
二、传统习俗中的金额讲究
1. 宜单数忌双数:
许多地区讲究“单数为尊”(如101元、301元、501元),因“双”与“伤”谐音,被认为不吉利。
2. 尾数加1的寓意:
在整数基础上加1元(如101元、301元),一是寓意“依依不舍”,二是抵消家属回礼中的一元(家属通常会回赠一元及糖果,取“顺遂甜蜜”之意,若整数扣除一元则尾数为九,“九”有“长长久久”之意,不符合葬礼氛围)。
3. 避开禁忌数字:
需避开“4”(谐音“死”),如400元、440元等,部分地区也忌讳“9”(谐音“久”,与丧事氛围冲突)。
三、不同关系的常见金额参考
普通同事/朋友:101301元(可根据当地消费水平调整);
较亲近的朋友/旁系亲属:3011001元(如亲侄子、堂兄弟姐妹);
至亲(兄弟姐妹、叔伯等):1000元以上(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)。
四、注意事项
若不确定金额,可参考亲友做法或询问长辈;
线上转账时需备注“帛金”并配合得体慰问(如短信表达哀思);
优先选择白色或素色信封,封面写“奠仪”“哀悼”等字样,落款注明姓名及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