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尔沁沙地:位于西辽河中下游,行政范围涉及内蒙古赤峰市、通辽市,以及吉林西部、辽宁西北部,面积约6.36万平方公里,为我国面积更大的沙地。
毛乌素沙地: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,涉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、陕西榆林市、宁夏银川市(兴庆区)、石嘴山市、吴忠市,面积约5.55万平方公里。
浑善达克沙地: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中部,主要涉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、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及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部分地区,面积约3.96万平方公里。
呼伦贝尔沙地:位于呼伦贝尔高原,主要分布在鄂温克族自治旗、新巴尔虎左旗、新巴尔虎右旗、陈巴尔虎旗、海拉尔区,面积约0.74万平方公里。
基本概念与成因要点
定义区别:沙漠是沙质荒漠,分布于干旱、极干旱区,流动沙丘广布、植被稀疏;沙地分布于半干旱草原与半湿润草原地带,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,植被相对更多。
主导成因:沙漠形成以自然因素为主(深居内陆、降水稀少等);沙地形成则更多受人类活动影响(如过度放牧、滥垦、滥采、滥挖、滥用水资源等)。
治理进展与成效
整体趋势:2002—2022年,四大沙地归一化植被指数(NDVI)总体上升,反映植被覆盖与生长活力改善;增幅为:毛乌素沙地43.44%、科尔沁沙地43.13%、呼伦贝尔沙地4.88%、浑善达克沙地0.84%。
治理实践:推广樟子松造林(平均成活率85%以上)、机械/复合沙障、封育+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等技术;“三北”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.05%提高到13.84%;与2000年相比,2019年八大沙漠、四大沙地土壤风蚀总量下降约40%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