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文六字真言,又称“六字大明咒”,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、最普及的真言,源于梵文“Om Mani Padme Hum”(藏文:ཨོཾ་མ་ཎི་པདྨེ་ཧཱུྃ),意为“观世音菩萨的心咒”。它是观世音菩萨愿力与慈悲的结晶,被视为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,承载着藏传佛教的核心精神,伴随藏族僧俗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。
各字象征意义与深层内涵
六字真言的每个字均蕴含深刻的象征意义,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修行体系:
唵(Om):代表“佛部心”,象征法、报、化三身的统一,是诸佛菩萨的身、口、意一体。念此字时,需将自身与佛的智慧、慈悲、力量连接,开启内在的觉醒。
嘛呢(Ma Ni):意为“如意宝”,源自梵文“摩尼宝珠”,象征无上的慈悲与福德。传说此宝出自龙王脑中,能满足众生一切精神与物质需求,寓意通过培养慈悲心,获得无量功德与加持。
叭咪(Pad Me):意为“莲花”,象征纯洁与超越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,比喻修行者虽身处五浊恶世(充满贪嗔痴的环境),但通过持诵真言,可净化烦恼、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觉醒。
吽(Hum):代表“金刚部心”,象征坚定的决心与成就。意为“祈愿成就”,强调需依靠佛的力量,循序渐进修行,最终实现普度众生、成就佛果的目标。
整体象征与修行寓意
六字真言的整体象征是“慈悲与智慧的结合”:
“唵”与“吽”连接“佛部心”与“金刚部心”,代表从觉醒到成就的路径;
“嘛呢”与“叭咪”连接“慈悲”与“智慧”,寓意“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”——以慈悲心关怀众生,以智慧心洞察真相,二者缺一不可。
藏传佛教认为,持诵六字真言能消除无始以来的业障(如贪、嗔、痴、傲慢、嫉妒、吝啬),净化身、口、意,堵塞六道轮回之门(天道、阿修罗道、人道、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),最终超越轮回、证得菩提(彻底觉悟)。
文化与社会意义
在藏族社会中,六字真言不仅是宗教符号,更是文化的载体:
日常实践:藏族僧俗通过念诵、转经(转动刻有六字真言的经筒)、悬挂经幡等方式,将真言融入生活,祈求平安、健康与幸福。
景观象征:大量“嘛呢石”(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头)堆积成“嘛呢堆”,分布在高原各地(如青海玉树的新寨嘉那嘛呢堆,有超过2.5亿块刻石),成为藏传佛教信仰的标志性景观,传递着对慈悲与智慧的永恒追求。
精神寄托:六字真言被视为藏族人民的“精神支柱”,陪伴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,提醒人们以慈悲心对待他人,以智慧心面对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