貔貅(pí xiū)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凶猛瑞兽,与龙、凤、龟、麒麟并称为“五大瑞兽”。其名称源于古人对它的敬畏与崇拜,“貔”与“貅”最初分别代表雄性与雌性(雄为“貔”,雌为“貅”),后逐渐合并为统一称谓。貔貅的外貌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——龙头、马身、麟脚,形似狮子,部分传说中带有短翼,毛色多为金或玉色,额下长须,双肋有翼(不可展),突眼、长獠牙,造型威武霸气。
貔貅的文化寓意
貔貅的文化内涵围绕“守护”与“招财”展开,核心寓意包括:
招财进宝:传说貔貅因触犯天条,被玉皇大帝惩罚“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,吞万物而不泻”(有嘴无肛),因此被视为“招财聚宝”的象征,能吸纳四方之财且不流失,尤其受生意人与收藏者青睐。
辟邪镇宅:貔貅在天上负责巡视,阻止妖魔鬼怪、瘟疫疾病扰乱天庭,故有“辟邪挡煞”之能。民间认为将其摆放于家中或门口,可驱走邪气、镇宅保平安,是传统风水布局中的重要法器。
转运旺运:貔貅象征“天赐福禄”(“天禄”为其别称),民间有“一摸貔貅运程旺盛,再摸貔貅财运滚滚,三摸貔貅平步青云”的说法,认为长期接触能提升个人运势。
守财护主:貔貅“只进不出”的特性,被视为“守财”的象征,能帮助主人守护已有财富,避免流失。
财神兽貔貅的内涵
“财神兽貔貅”是貔貅在民间信仰中的具体角色定位,强调其“招财主财”的功能。其背后的逻辑源于传说与民间对财富的追求:
传说根源:貔貅“吞万物而不泻”的典故,使其成为“聚财”的符号。古代商人认为佩戴或摆放貔貅能“咬住”生意机会,促进交易达成,因此将其视为“招财神兽”。
民间信仰:貔貅不仅是瑞兽,更是“财神”的象征。商家常将其摆放在店铺门口或财位(如客厅入户角),寓意“招财进宝”;个人佩戴貔貅饰品(如手链、吊坠),则希望“守财聚财”,避免破财。
风水应用:在风水学中,貔貅是“正财与偏财”的招财瑞兽(尤其适合偏财,如股票、等),摆放时需头朝向门外或煞物方向(如厕所、垃圾场),以吸纳财气、化解煞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