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程序顺序需遵循:传统扫墓需按“修正墓地—上香—上供品(酒食果品)—敬酒—拜祭—送别”的流程进行,其中“修正墓地”(清理杂草、培添新土)是首要步骤,体现对先人的尊重。
2. 祭品选择有讲究:优先选择白色菊花(象征思念与纯洁),可搭配百合、绿叶、康乃馨等素色花卉;避免使用黄色菊花(多用于看望病人)。供品以水果(苹果、橙子)、糕点、酒食为主,避免带有“忌讳”的物品(如梨,谐音“离”;单数祭品,被认为不吉利)。
二、时间与出行注意
1. 时段选择避禁忌:更佳扫墓时间为上午10点至下午3点(阳气较旺,符合传统“避阴”观念);避免清晨寅时(57点,过于寒冷且不便)或傍晚(阴气渐重)。若因距离需早去,尽量在天黑前完成。
2. 出行安全要重视: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,减少自驾拥堵;提前查看天气预报,避开雷雨、大风等恶劣天气;自驾时注意路况,遵守交通规则,避免疲劳驾驶。
三、言行与禁忌规避
1. 言行举止需庄重:墓地是先人安居之所,禁止嬉笑怒骂、大声喧哗、跨过坟墓及供品;不随意践踏别家坟墓,不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;不在墓地拍照(尤其是与他人合影或拍摄坟墓),避免对先人不敬。
2. 特定人群需回避:孕妇、7岁以下儿童、重病患者(手术前后49天)、身体虚弱者不宜参与扫墓。孕妇需避免长途奔波和情绪波动;儿童易受环境影响,需注意安全教育;病者体质较弱,易沾染“晦气”。
四、安全与环保意识
1. 防火防灾要牢记:严格遵守墓园规定,禁止焚烧纸钱、香烛(易引发山火);若需焚烧,需在指定区域进行,并确认火源完全熄灭(可用土掩埋或浇水);避免携带易燃物品(如鞭炮、酒精)。
2. 环保节约树新风:尽量选择鲜花、绢花替代传统纸钱,减少环境污染;自带垃圾袋,带走祭扫产生的垃圾(如食品包装、纸屑),保持墓地整洁;不破坏墓地植被(如折断坟头树枝),维护生态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