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六的风俗是什么

admin

正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日子,又称“马日”“送穷日”,承载着辞旧迎新、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。其习俗围绕“送穷”“迎吉”“开工”三大主题展开,融合了民间信仰与生活智慧。

1. 送穷:告别旧岁困苦的核心仪式

“送穷”是正月初六更具代表性的习俗,源于唐代民间盛行的“送穷鬼”传统,明清后逐渐演变为“送穷神”。各地方式略有差异:有的家庭将节日积存的垃圾、破烂衣服用扫帚扫至簸箕,倒入交叉路口焚烧,象征“送走贫穷”;有的则将垃圾焚烧成灰烬投入水中,寓意“穷鬼随水流走”。部分地区还有“扔穷鬼、抢财神”的游戏——由12岁男孩(寓意“六六大顺”)装扮成“刘海”(民间传说“刘海系金蟾,步步钓金钱”),背着5个纸剪的小人上街,路人抢到小人视为“抢到财神”,被抢者则“扔掉穷鬼”。

正月初六的风俗是什么

2. 开市:商家开启新一年生意的吉庆时刻

正月初六是传统商家“开市”的大日子,寓意“开工大吉”。开业前,商家会进行彻底大扫除,门口张贴“开市大吉,万事亨通”的大红对联;营业时大放鞭炮,营造热闹氛围。有些商家还会在档口摆放一盆或多盆大橘子(“桔”与“吉”谐音),象征“红红火火”“吉多财旺”。旧时老板和店员会猛摇算盘、用秤杆敲打秤盘,取“响响当当,大吉大利”之意。

3. 外出:“三六九,朝外走”的顺运传统

民间有“三六九,朝外走”的说法,认为农历初三、初六、初九是外出的吉利日子。正月初六这天,人们会穿上新袜子出门溜达(寓意“把穷鬼踩在脚底”),或前往公园、广场、商城等人多的地方游玩。游玩时,人们会将行走路线设计成圆形,象征“团圆美满”“圈住幸福”,期盼新一年办事有始有终、求财全部到手。

4. 摆桔纳吉:商家的吉祥口彩

正月初六,商家为讨“好口彩”,会在档口摆放装满大橘子的盆。橘子色泽红润,寓意“红红火火”;“桔”与“吉”谐音,象征“吉多财旺”。这一习俗不仅营造了喜庆氛围,更寄托了商家对新一年生意兴隆的期盼。

5. 饮食:“送穷”与祈福的舌尖表达

正月初六的饮食多与“送穷”“祈福”相关:

驴打滚:又称“豆面糕”,用豆面、糯米等制成,口感软糯香甜。人们认为吃驴打滚能“滚走坏运气”,迎来吉祥如意。

煎饼:根据春节饮食顺口溜“初一饺子初二面,初三合子往家转,初四烙饼炒鸡蛋,初五初六捏面团”,初六这天家家户户会捏面团做煎饼。煎饼呈圆形,象征“团圆”,也有“送穷”的寓意。

6. 挹肥:春耕前的清洁准备

正月初六又称“挹肥”(“挹”意为舀取,“肥”指粪便)。自正月以来,家家户户积累了大量垃圾与粪便,初六这天需进行彻底大扫除,将厕所清扫干净,同时祭拜厕所神明。这一习俗不仅是为了清洁卫生,更象征“送走穷气”,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。旧时农民还会在这天开始下田,整理农具,准备春耕。

7. 相关禁忌:避免破坏好运的行为

正月初六虽有诸多祈福习俗,但也有一些禁忌需注意:忌吵架、打骂孩子(避免影响家庭和睦);忌洗衣服(怕弄脏水源,“穷神”赖着不走);忌杀生(避免血光之灾);忌借钱(防止财运外流);忌说“破、坏、穷”等不吉利的话(保持积极心态)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