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遍认为,重阳节赏菊的风俗与东晋诗人陶渊明关系最为密切。他隐居田园、酷爱菊花,常在重阳之际“采菊东篱”、以菊会友,其诗文如《九日闲居》、《饮酒·其五》使“菊”与“重阳”紧密相连;民间还流传“白衣送酒”的典故,称江州刺史王弘于重阳日送酒相饷,增添了节俗的传奇色彩。自此,赏菊、饮菊花酒被视为重阳雅事,影响深远。
二 更早的文献渊源
除陶渊明外,更早的文献已见重阳与菊的关联:《西京杂记》载有九月九日“佩茱萸、饮菊花酒”的记述;魏文帝曹丕在《与钟繇九日送菊书》中称菊花“纷然独荣”,以菊寓寿、以酒贺节;《续齐谐记》中“桓景避难”的故事亦将“登高、佩茱萸、饮菊花酒”作为消灾祈吉之举。这些材料说明,赏菊之风在陶渊明之前已具雏形,至魏晋方与文人雅趣深度融合。
三 传统寓意与象征
在古俗中,菊花象征长寿与高洁,与梅兰竹并称“四君子”。重阳正值菊黄蟹肥之时,赏菊、饮菊花酒被视为祛灾祈福、延年益寿的“吉祥酒”;民间并将菊花称作“延寿客”、茱萸称作“辟邪翁”,二者并用以辟邪求吉,这一寓意自唐宋以来广为流传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