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百民众火山口抢供品

admin

事件背景与核心活动:印尼爪哇岛东部布罗莫火山(Mount Bromo)的“卡萨达节”(Yadnya Kasada)是腾格尔族(Tengger)印度教徒的年度传统盛会,旨在祭祀火山神以祈求风调雨顺、家族好运。该节日持续约一个月,祭祀仪式固定在第14天举行(如2012年8月4日、2014年8月12日、2016年7月21日等)。节日期间,数百名腾格尔族民众会徒步攀爬2329米高的火山口,将大米、水果、蔬菜、牲畜(如山羊)、钱币等供品投入火山口,完成对火山神的献祭。

传统起源:传说与人祭习俗的演变:卡萨达节的起源与一段15世纪的民间传说密切相关。相传,腾格尔公国的创始人露露·安藤(Roro Anteng)与丈夫乔克·塞格尔(Joko Seger)多年求子不得,向火山神祈求后得偿所愿,但山神要求将第25个孩子科苏玛(Kusuma)献祭,否则将降下灾难。夫妇虽不忍,但为保全族人不得不履行承诺。当科苏玛长大成人时,夫妇俩欲违背诺言携其逃亡,却被山神发现。山神大怒引发火山爆发,夺走了科苏玛。此后,山神要求民众每年献祭婴儿以平息怒火,但民众不忍继续人祭,遂改用牲畜、果蔬等替代供品,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卡萨达节传统。

民众参与的核心动机:民众争抢火山口供品的行为,本质是对“好运”的追求。腾格尔族相信,抢到从火山口落下的供品(如牲畜、水果)能获得火山神的庇佑,带来家庭幸福、农业丰收或生意兴隆。这种信仰已融入民族文化,即使火山口环境危险(如高温、陡峭地形),仍有不少民众乐此不疲。

数百民众火山口抢供品

活动的现代延续与文化意义:尽管时代变迁,卡萨达节的传统并未消失,反而成为腾格尔族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。如今,节日不仅包含祭祀仪式,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看,成为印尼爪哇岛的特色旅游景观。民众抢供品的行为,既是对祖先传统的传承,也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妥协——通过献祭换取与火山神的“和谐共处”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