栋梁之才有理想有抱负

admin

栋梁之才的“理想抱负”:从精神内核到实践转化的逻辑必然

栋梁之才的核心特质,是将远大理想与厚重抱负转化为服务国家、人民的实际行动。这种转化,既需要坚定的信仰指引方向,也需要过硬的本领支撑落地,更需要扎根基层的实践磨砺,最终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。

一、以信仰为“灯塔”,校准理想的方向

栋梁之才有理想有抱负

理想信念是栋梁之才的“精神之钙”,是其理想抱负的底层逻辑。 *** 总书记强调,“理想信念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,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”。对于栋梁之才而言,这一信仰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“为人民谋幸福、为民族谋复兴”的初心使命,是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自觉选择。从“革命信仰高于天”的革命先辈,到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”的青年周恩来,再到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”的夏明翰,他们的理想之所以能穿越时空,正是因为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。新时代栋梁之才需赓续这一传统,通过学习 ***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,让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。

二、以本领为“利器”,夯实抱负的根基

抱负不是空中楼阁,需以过硬本领为支撑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栋梁之才必须树立“终身学习”的理念,既要深耕专业领域,成为“行家里手”;也要拓展跨界视野,在人工智能、生物医疗等前沿领域开疆拓土。正如 *** 总书记所言,“没有金刚钻,揽不了瓷器活”,年轻干部要“干什么学什么、缺什么补什么”,通过学习弥补知识弱项、能力短板;要到基层一线、科技攻关前线等“吃劲岗位”摔打磨练,在实践中增长才干。例如,90后工程师洪家光在叶片磨削领域打破国外垄断,正是凭借“板凳甘坐十年冷”的执着打磨技艺;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创办“黑土麦田”助农项目,也是通过学习农业知识、了解基层需求,将抱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。

三、以奋斗为“引擎”,推动理想的落地

奋斗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。栋梁之才的抱负,需在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奋斗中实现。从“两弹一星”元勋们在戈壁滩上的艰苦创业,到中国航天青年在月背探测中的突破技术封锁,再到90后抗疫医护人员逆行出征,他们的青春因奋斗而闪耀。新时代的奋斗,不仅是“敢闯敢试”的勇气,更是“钉钉子”的韧劲——要敢于挑最重的担子、啃最硬的骨头,在乡村振兴、科技创新、国防建设等领域“揭榜挂帅”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胸襟接力奋斗。正如 *** 总书记所说,“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”,唯有奋斗,才能让理想从“纸上谈兵”变为“现实图景”。

四、以基层为“沃土”,检验抱负的价值

基层是青年成长成才的“练兵场”,也是检验理想抱负的“试金石”。栋梁之才的抱负,需在“耳听民声、脚沾泥土”中得到升华。从“最美基层毕业生”杨宁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,到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用“黑土麦田”项目助力脱贫攻坚,再到无数基层干部在疫情防控、基层治理中的默默奉献,他们的抱负因服务群众而更有温度。 *** 总书记强调,“要眼睛向下、脚步向下,经常扑下身子、沉到一线”,这正是栋梁之才成长的必由之路——在基层实践中了解群众需求、涵养为民情怀,在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”中实现人生价值。

栋梁之才的“有理想有抱负”,从来不是“独善其身”的个人追求,而是“兼济天下”的家国担当。唯有将信仰、本领、奋斗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,才能在民族复兴的浪潮中,成长为“可堪大用、能担重任”的国之栋梁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