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文化体验活动:多地会举办以白露为主题的节气文化活动,如湛江市博物馆联合图书馆开展的“白露为霜,诗韵秋长——藏在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”活动,通过《诗经·蒹葭》赏析、“白露课堂”讲解节气由来与习俗、亲子手工 *** 节气挂件(如鸿雁、芦苇图案)、品尝龙眼、番薯等时令美食,让孩子在互动中感受白露的文化内涵;太湖县天华镇朱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“儿童识白露民俗乐体验”活动,通过农谚讲解、“收清露”“吃龙眼”“煮秋茶”等民俗体验,结合南瓜、红薯等应季作物触摸,让青少年直观感知节气与生活的联系;福州举办“白露茶会•元泰茶文化四雅体验之旅”,以“茶道四雅(点茶、焚香、挂画、插花)×风雅六席×古风古乐”为主题,重现宋代茶市场景,参与者可品鉴六大茶类、欣赏古乐演奏,感受宋韵与节气文化的融合。
2. 秋游与美食活动:重庆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推出“白露宴”索道秋游季,以“白”为媒,设置“白露食白宴”(如白露琼浆、秋珀玉霜、露沁冰瓤等十余道白色系美食)、“白露睡白宿”(免费入住白色古堡民宿)、“坐着索道去享秋”(串联陆上乐园与云上田园的15个精品打卡景点),将传统节气与现代旅游结合;民间也有“白露食白”的传统,如浙江温州采集十种带“白”字的草药或食材(如百合、莲子、白萝卜)与肉类炖煮,上海多吃茭白、山药、莲藕等白色食材,福建闽侯吃龙眼(认为“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”),湖南郴州酿制饮用白露米酒(市级非遗),福建福鼎品饮白露茶(日光萎凋工艺,甘醇回甘)。
二、白露养生的核心讲究
1. 起居:防寒保暖,早睡早起:白露后昼夜温差大(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),需及时添衣,尤其注意腹部、关节、脚部保暖(民间“白露勿露身,着凉易泻肚”)。早晚应添加薄外套,夜间睡眠时关窗盖被,避免寒邪入侵;同时顺应阳气收敛,早睡早起(建议22点前入睡,6点左右起床),起床后可适当活动(如散步),促进肺气宣发。
2. 饮食:滋阴润燥,温养脾胃:白露气候干燥(“秋燥”),饮食以“滋阴润燥、温养脾胃”为原则。宜多吃白色食物(如雪梨、银耳、百合、山药、莲藕、白萝卜),这些食物符合“白色入肺经”的中医理论,能润肺生津、补养脾胃;可适当食用酸味食物(如山楂、葡萄、柚子、橙子),有助于收敛肺气;避免辛辣(辣椒、花椒)、生冷(冰西瓜、生鱼片)、油腻(炸鸡、肥肉)食物,以免加重秋燥或损伤脾胃。可饮用百合雪梨汤、罗汉果茶,或食用沙参枸杞粥(沙参20克、枸杞20克、粳米100克)、莲子百合煲(莲子30克、百合30克、瘦肉150克)等药膳,缓解口干、干咳等症状。
3. 运动与情绪:动静结合,调畅情志:秋季适合温和运动(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慢跑),以身体微汗为宜,避免剧烈运动(如快跑)导致津液耗伤;运动时间可选择上午9—10点或下午4—5点(避开清晨与夜晚的凉意),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、更换干燥衣服,避免吹风受凉(可喝温水,忌冰饮)。秋季易引发“悲秋”情绪(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),需注意调节:多参与户外活动(如赏枫叶、菊花)、与亲友相聚,培养积极心态;午后可听舒缓音乐(如古琴曲)或进行深呼吸训练(吸气4秒、屏息2秒、呼气6秒),有助于缓解压力、保持心情舒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