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月二十七是春节筹备的关键节点,民间流传着“腊月二十七,宰鸡赶大集”的民谣,概括了这一天的两大核心活动。一是宰年鸡:家家户户会宰杀自家饲养的公鸡或不下蛋的母鸡,为年夜饭做准备;二是赶大集:人们会前往集市集中采购年节物品,如鞭炮、春联、香烛、牛羊肉及儿童玩具、女性头花等,为过年做最后的物资储备。
为什么要在二十七杀鸡?
1. 谐音寓意“吉祥如意”:“鸡”与“吉”谐音,宰鸡象征着为新岁祈福,期盼新年吉祥顺遂,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直观表达。
2. 避开初一动刀禁忌:传统老理认为,初一不能动刀,否则会破坏新年运势。年前需要提前宰杀家禽,将食材处理妥当,避免初一违反禁忌。
3. 公鸡的象征意义:部分地区(如天津、山西)要求宰杀公鸡,因公鸡外形雄赳赳、气昂昂,代表着阳刚与气派,符合父系社会对“之一”“圆满”的追求。民间传说公鸡是“天上吉神”(酉官),负责给人间报时,宰杀它是让它回天庭休息,并向玉帝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勤劳表现,祈求来年继续获得吉祥庇佑。
4. 保留完整的仪式感:杀好的鸡不能在当天食用,需放置到除夕夜的团圆饭上,且必须整只摆放(不能切块),寓意“团团圆圆、大吉大利”。除夕夜只能象征性吃几口,之后每天少量食用,直到鸡肉发酸才吃完,象征“大吉大利”贯穿整个春节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