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棺(又称“大殓”)是传统丧葬仪式中的核心环节,其吉时推算需结合干支历法(六十甲子日)、黄道吉神及亡者命理等多重因素,核心目的是规避凶煞、契合天时,以求逝者安息、生者平安。
一、入棺吉时的核心参考:六十甲子日固定吉时表
传统民俗中,每个六十甲子日(如甲子日、乙丑日等)都有对应的入棺吉时,此为民间广泛流传的固定规律。例如:
甲子日:入棺甲、庚时(上午79点、下午35点);
乙丑日:入棺乙、辛时(上午911点、下午57点);
丙寅日:入棺乙、癸时(上午111点、晚上79点);
丁卯日:入棺丙、壬时(凌晨35点、上午911点);
戊辰日:入棺丁、甲时(凌晨13点、上午79点)。
以上吉时均来自传统命理典籍对“天干地支相生相合”的讲究,旨在通过干支的和谐性规避凶煞。
二、入棺吉时的辅助判断:黄道吉神与凶煞规避
除固定吉时外,需结合黄道吉神(如青龙、天德、月德、天赦等)及凶煞(如月破、平日、收日、劫煞等)进一步筛选:
宜选吉神日:入殓宜选黄历中标注“青龙”“天德”“月德”“天赦”“鸣吠”等吉神的日子,这些日子被认为阳气充足、煞气退避,适合进行“入棺”这类庄重仪式;
避开凶煞日:需规避“月破”(农历每月初一、十五前后)、“平日”(无气之日)、“收日”(收敛之气,不利安葬)、“劫煞”(凶煞之一,主破财损人)等日子,此类日子易招致煞气,影响逝者安息。
三、入棺吉时的具体推算步骤
1. 确定亡者去世日期:明确亡者的农历去世日(如甲子日、乙丑日等),这是推算入棺吉时的基础;
2. 查找对应固定吉时:根据亡者去世的农历日,对照六十甲子日入棺吉时表,获取该日的入棺吉时(如甲子日对应甲、庚时);
3. 核对当日黄历宜忌:通过老黄历查询该日是否标注“青龙”“天德”等吉神,同时避开“月破”“平日”等凶煞;
4. 结合亡者八字调整:若亡者八字中有特殊忌讳(如忌“寅”“申”时),需进一步调整吉时,避免与亡者命理冲突。
四、常见入棺吉日举例(以20242025年为例)
2024年正月:正月初六(甲子日)、正月初七(乙丑日)、正月十二(丙寅日)等,这些日期均为六十甲子日,可通过上述步骤推算具体吉时;
2025年阴历五月:五月初三(戊午时、己未时)、五月初九(辛未时、癸酉时)、五月十二(癸卯时、乙巳时)等,这些日期黄历标注“入殓”为宜,且需结合当日干支进一步确认。
需注意的是,入棺吉时的推算需兼顾传统习俗与实际情况,若对命理或黄道吉神不熟悉,建议咨询专业风水师或参考当地民俗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