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圆与喜庆:圆圆的灯笼象征阖家团圆,红色代表喜庆、吉祥,营造节日热闹与温暖氛围。
红火与兴旺:红灯笼寓意红红火火、事业兴旺、富贵圆满,寄托对新一年幸福与好运的期许。
光明与希望:灯火象征驱散黑暗、带来光明与活力,寄托对新生活的向往。
祈福纳祥:在传统观念里,“灯”与“丁”谐音,延伸出人丁兴旺的寓意;不少地区还把灯笼视为祈福、辟邪的象征。
文化传承:灯笼承载家国情怀与民俗记忆,如“雪容融”以红灯笼为原型,传递“点亮梦想、温暖世界”的愿景。
由来与历史
灯笼又称灯彩,历史可追溯至汉代;每逢农历正月十五“张灯”的习俗源远流长,唐代赏灯活动尤为繁盛。
传说“年兽”惧怕红色、火光与响声,因此春节以红灯与灯火驱邪纳吉,逐渐演变为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的年俗。
常见讲究与做法
成双成对:讲究“好事成双”,多以偶数悬挂,常见为2、6、8等数字,寓意吉祥与圆满。
对称与高度:多挂于大门两侧或阳台对称位置,高度以不遮挡视线、与门体协调为宜。
朝向与方位:部分地区有“挂南不挂北”等方位讲究,依当地民俗择之。
新旧更替:不少地方有“今年的灯笼不留到明年”的习惯,旧灯笼多以“碰灯”(相撞燃毁)等方式处理,寓意辞旧迎新。
安全与材质:现代多用LED光源替代明火,更安全、环保。
各地相关民俗举例
陕西关中长安砲里:有“送灯”习俗,女儿出阁后之一个元宵,娘家送4对8个灯笼,寓意好事成双、早生贵子、福星高照;孩子们玩“碰灯”,寓“火着财门开”。
“外甥打灯笼——照旧(舅)”:舅舅给外甥送灯(如狮子灯、兔子灯等),寄寓平安成长与品性期许。
正月十五灯会:各地灯会(如西安城墙灯会)以花灯讲述文化故事,成为节庆“信使”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