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季节的含义是什么

admin

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,交节时间通常在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之间。太阳到达黄经45度,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,标志着季节从春向夏正式转换。

名称含义:“万物至此皆长大”的季节起点

“立”为“开始”之意,“夏”在古汉语中有“大”的含义(《尔雅》称“夏,假也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”),“假”通“大”,指春天播种的植物经过春季的生长,到此时已进入快速生长期,植株形态逐渐壮大。立夏的核心含义是宣告万物进入旺季生长阶段,是夏季的起始点。

立夏季节的含义是什么

气候特征: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

立夏后,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升高,平均气温多在1820℃之间(华南部分地区已进入夏季,气温可达2327℃);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增强,降水逐渐增多,雷雨天气频繁出现(民间有“立夏小满,江满河满”的说法,形容此时江南地区降雨量激增)。华北、西北等地因降水仍不多,可能出现干燥、干旱的情况,需注意防范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。

物候现象:蝼蝈鸣、蚯蚓出、王瓜生

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,生动描绘了此时的自然景象:

一候蝼蝈鸣:蝼蝈(俗称“蝼蛄”)开始在田间鸣叫,标志着夏虫活跃期的开始;

二候蚯蚓出:蚯蚓因土壤温度升高、湿度增大,纷纷从地下钻出,忙着翻松泥土,助力农田生态;

三候王瓜生:王瓜(一种药用爬藤植物)的蔓藤快速攀爬生长,乡间田埂的野菜也竞相出土,呈现“万物并秀”的蓬勃生机。

农事意义:夏收作物定局,春播作物进入管理关键期

立夏是农耕的重要节点,此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:冬小麦扬花灌浆,油菜接近成熟,其长势与产量基本定型,故农谚有“立夏看夏”之说,强调此时需关注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与水肥管理;春播作物进入大忙季节:早稻需及时栽插(“能插满月秧,不薅满月草”),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,棉花、玉米等作物需加强中耕锄草(“立夏三天遍地锄”),以促进苗期健壮生长。

文化习俗:迎夏、尝新与祈福

立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传统习俗多与“迎接夏季”“祈求健康”相关:

迎夏仪式:周朝时,帝王会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“迎夏”,身着朱色礼服,佩戴朱色玉饰,乘坐赤色车马,以顺应夏季“火德”的特性,表达对丰收的祈愿;

尝新活动:江南地区有“立夏见三新”的习俗,“三新”指新熟的樱桃、青梅、麦子,人们用新物祭祖后分食,寓意品尝夏季的新鲜与丰收;部分地区还有“立夏饭”(用乌米饭或五色豆拌米煮成)、“驻色酒”(李子汁混酒,养颜开胃)等食俗;

斗蛋与秤人:民间有“立夏胸挂蛋,孩子不疰夏”的说法,孩子们将煮好的鸡蛋装入网兜挂在脖子上,互相斗蛋(蛋头撞蛋头,蛋尾击蛋尾),寓意增强体质、预防夏季倦怠;“秤人”则是通过称体重,祈求夏季不消瘦、无病灾,司秤人会讲吉利话(如“秤花八十七,活到九十一”),增添节日氛围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