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五大禁忌大盘点

admin

1. 忌说“节日快乐”,宜用“安康”“平安”祝福

重阳节起源于古代避凶习俗,古时传说九月初九有“瘟气”降临,人们需登高躲避,因此节日氛围以“避灾”为核心,而非喜庆。传统观念认为,在这样的日子说“节日快乐”不合时宜,更应表达对健康、平安的期盼,如“身体健康”“全家平安”等。

2. 忌送菊花,避免触碰“祭花”禁忌

重阳节五大禁忌大盘点

菊花是重阳节的重要符号,但主要用于祭祖或饮菊花酒(寓意长寿),而非送礼。老一辈观念中,菊花是“祭花”,专门用于哀悼逝者,若将其送给他人(尤其是老人),可能被视为“不吉利”,易引发误解或不满。

3. 忌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

部分地区的传统禁忌认为,出嫁未满三年的女儿若在重阳节回娘家,会给婆婆带来“灾难”(如民间俗话“回家过重阳,死她婆婆娘”)。这一禁忌源于古代对“阴阳平衡”的讲究,认为新嫁娘尚未完全融入夫家,重阳节“避凶”的日子回娘家可能打破家庭气场。

4. 忌行房事,遵循“阴阳调和”原则

古人认为“九”为阳数之极,九月初九是“阳极转阴”的节点,此时行房事不符合“阴阳调和”的自然规律,可能影响后代繁衍或家庭运势。这一禁忌体现了古人对“天人合一”的追求,强调节日期间需克制欲望。

5. 忌煮饭(部分地区禁忌)

过去有“重阳不蒸粑,老虎要咬妈”的俗语,认为重阳节当天做饭会让“老虎”(象征灾难)伤害家人。更核心的原因是,重阳节是“老人节”,应让老人休息,避免其因做饭劳累。这一禁忌虽带夸张色彩,但本质是对老人的关爱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