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* 第二十象:癸未

admin

《 *** 》第二十象·癸未:蔡京乱政与北宋衰颓的预言

第二十象为《 *** 》中聚焦北宋末年政治腐败与亡国隐患的关键象数,干支“癸未”对应北宋徽宗时期(约11021126年,蔡京五度拜相的核心时段),卦象为“同人”(离下乾上),传递“上下和同却暗藏乱机”的警示。

1. 谶语解析:朝政昏暗与权臣乱政

推背图第二十象:癸未

“朝无光,日月盲”:“光”暗指司马光——北宋旧党领袖,其在哲宗即位初期(10851086年)主导“元祐更化”,恢复旧法、抑制新党,是当时朝政的精神支柱。但司马光1086年去世后,旧党失去核心,朝政迅速陷入混乱。“日月”象征宋哲宗(日,年幼即位)与高太后(月,垂帘听政),“盲”形容二者面对朝政时的无能为力:哲宗年幼无法亲政,高太后虽有心治国却缺乏手腕,导致新旧党争加剧,朝纲日益混乱。

“莫与京,终旁皇”:“京”指蔡京——北宋最臭名昭著的奸臣之一。司马光去世后,蔡京凭借“擅长书画、迎合上意”的特长,逐渐获得徽宗信任。1102年起,蔡京五度拜相,独揽朝政大权长达17年。“莫与京”既谐音“莫如京”(没有人比蔡京更厉害),也暗含“不要让蔡京得势”的劝诫;“终旁皇”则预言蔡京专权后,徽宗沉迷享乐(如花石纲、道教活动),朝廷上下彷徨失措,无法应对日益严重的危机。

2. 颂诗解析:父子弄权与外患逼近

“父子同心并同道”:指蔡京与其长子蔡攸的狼狈为奸。蔡攸凭借父亲权势,以“驸马”“宰相”身份参与朝政,二人共同推行“丰亨豫大”(奢侈浪费)政策,加重百姓负担。后期因争权夺利反目,但始终保持着对朝政的共同控制。

“中天日月手中物”:“日月”仍指哲宗与高太后,但此处更侧重“权力”——蔡京父子将皇帝、皇后乃至整个宫廷玩弄于股掌之间。例如,蔡京为巩固权势,曾诬陷旧党官员“谋反”,将其贬谪或杀害;甚至擅自废立元祐皇后(哲宗原配),进一步清除旧党势力。

“奇云翻过北海头”:“奇云”喻指东北崛起的女真族(金国),“北海”指贝加尔湖(辽国北疆)。1115年,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,随后发动对辽战争,1125年灭辽。此句预言金国在灭辽后将挥师南下,成为北宋新的威胁。

“凤阙龙廷生怛恻”:“凤阙龙廷”代指北宋皇宫,“怛恻”指恐惧、忧伤。金国南下的消息传至汴京,朝廷上下陷入恐慌,预感到亡国的危险即将来临。

3. 卦象与图像暗示:乱源与警示

卦象“同人”:离火(代表光明、正义)与乾天(代表刚健、皇权)相合,本意为“上下同心”,但《 *** 》中用此卦讽刺蔡京父子与徽宗的“同流合污”——表面上是“君臣和谐”,实则是“奸佞当道”,正义被压制,朝政日益腐败。

图像“水中两株草”:图中河水中的两株草(草字头“艹”),暗喻蔡京父子(“蔡”字含“艹”)。草露出水面,象征其“祸水”本质——蔡京父子如同水面的杂草,看似不起眼却能搅乱整个朝廷;“艹”也是“蔡”字的部首,直接指向二人的姓氏。

4. 历史印证:蔡京乱政的具体危害

蔡京执政期间,为满足徽宗的奢侈需求,推行了一系列腐败政策:

经济掠夺:改革盐法、茶法,实行“钞盐制”(用兑换盐引),导致盐价暴涨,百姓生活困苦;发行“当十大钱”(一枚大钱抵十枚小钱),引发通货膨胀,物价飞涨。

政治腐败:以“元祐党人”为名,将司马光、苏轼等309名旧党官员列为“奸党”,刻碑于文德殿门(后颁行全国),禁止其子孙为官;同时提拔亲信(如童贯、梁师成等),形成“六贼集团”(蔡京、童贯、王黼、梁师成、朱勔、李彦),垄断朝政。

社会动荡:为搜刮奇花异石,设立“花石纲”(专门运输奇石的船队),强拆民房、占用耕地,导致江南方腊起义(11201121年)。起义虽被镇压,但北宋统治已摇摇欲坠。

这些政策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,还导致北宋国力衰竭,为后来的“靖康之耻”(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,徽宗、钦宗被俘)埋下了伏笔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