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代表什么

admin

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(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),通常在公历9月7日至9日交节。其名称源于自然现象——“水土湿气凝而为露”:进入白露节气后,冷空气逐渐占据主导,夜间气温快速下降,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,附着在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,形成晶莹剔透的露珠,因露珠呈白色,“白露”之名由此而来。

二、白露的核心象征意义

1. 季节转换的关键节点:白露是孟秋时节的结束、仲秋时节的开始,标志着暑热天气基本结束,天气逐渐由闷热转向凉爽。北半球日照时间缩短、强度减弱,夜间地面辐射散热加快,昼夜温差显著增大(我国多地昼夜温差可达816℃,部分地区甚至超过20℃),民间常用“白露秋风夜,一夜凉一夜”“过了白露,长衣长裤”等谚语形容这一变化。

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代表什么

2. 自然现象的典型标志:白露期间的露珠是秋季气温下降的直观体现,古人通过观察露珠的形成判断季节变化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明确记载“阴气渐重,凌而为露”,说明白露是阴气逐渐增强、阳气逐渐衰退的过渡阶段,也是大自然发出的“秋凉”信号。

3. 农事与生活的信号:白露是收获与播种交织的季节。对于北方地区而言,春小麦、青稞、油菜等大秋作物进入成熟收割期,需避开秋雨连绵的天气及时晾晒;对于南方地区,晚稻正处于抽穗扬花的关键阶段,需防范低温天气影响结实率。这也是冬小麦、油菜等越冬作物的播种期,民间有“白露种高山,秋分种河湾”的农谚指导农事活动。

4. 文化与传统的内涵:白露承载着丰富的民俗与文化记忆。例如,福建福州有“白露必吃龙眼”的习俗,认为白露前的龙眼个大味甜,能益气补脾、养血安神;江浙、湖南等地有酿“白露米酒”的传统,用糯米、高粱等五谷酿造,温中含热,略带甜味,是待客的佳品;老南京人则偏爱“白露茶”,此时茶树经过夏季酷热,叶片生长旺盛,茶汤甘醇清香,别具风味。白露时节的鸟类活动也是古人观察的重点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将白露分为“一候鸿雁来,二候玄鸟归,三候群鸟养羞”,描述了鸿雁、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、百鸟储存食物以备过冬的场景,成为秋季到来的生动象征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