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劳动妇女节(全称“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”),定于每年3月8日,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、政治、社会等领域的贡献与成就,推动性别平等而设立的国际性节日。其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女性解放运动:1908年美国纽约女工发起“面包与玫瑰” *** (要求经济保障与生活品质),1911年纽约三角工厂火灾推动女性权益议题升温;1910年丹麦哥本哈根国际妇女会议确定设立国际妇女节,1917年俄国女工“面包与和平” *** 成为二月革命,1921年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正式将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。
核心传统习俗
1. 表彰先进女性:国家及地方妇联通过评选“三八红旗手”(表彰各行业杰出女性)、“巾帼文明岗”(奖励优秀女性集体)等荣誉,树立女性榜样,激励更多女性参与社会建设。
2. 公益关怀活动:各地妇联、公益组织会开展针对务,如法律咨询(解答婚姻家庭、劳动权益等问题)、健康义诊(针对女性常见疾病筛查)、就业指导(帮助女性提升职业技能),聚焦女性实际需求。
3. 非遗与红色教育:部分地区结合传统文化开展特色活动,如非遗体验(剪纸、糖画、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市集,传承女性技艺)、红色教育(沪剧党课《金绣娘》等,将革命历史与艺术结合,弘扬女 *** 国精神)。
国际差异与传统
不同国家结合本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妇女节习俗:
瑞士“妇女掌权日”(1月4日):为期4天,家庭事务由女性主导,男性“缺席”,体现对女性家庭地位的尊重。
日本“少女节”(3月3日):又称“桃花节”,以桃花象征女性美,家长会为女儿摆放人偶(排列成天皇、皇后等阶梯状),祈愿健康成长。
西班牙“百女节”(5月):未婚少女登高互赠祝福(如鲜花、手写卡片),寓意青春与美好。
俄罗斯鲜花传统:男性向女性赠送鲜花(郁金香、玫瑰为主),成为节日标志性行为,象征对女性的赞美与爱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