闰四月是农历(阴阳历)为协调回归年(约365.24天)与农历年(约354天)差异而增设的额外月份,并非四月或五月的重复,而是插入在农历四月与五月之间的独立月份。农历以月相盈亏为基础,每月约29.5天,12个月仅354天左右,比回归年短约11天,每隔23年需加一个闰月来弥补差距。
二、闰四月的命名逻辑:跟随前一个月的月序
农历闰月的名称由其在农历年中的位置决定。若某个月之后没有中气(二十四节气中偶数位的节气,如小满、夏至等),则将该月设为闰月,并沿用前一个月的月序加“闰”字。例如,农历四月之后的月份,若未包含中气“夏至”(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一左右),则这个月被称为“闰四月”。
三、闰四月的时间范围:介于四月与五月之间
闰四月的公历日期通常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之间。以2020年为例,农历四月二十八是小满(公历5月20日),下一个农历月份初一为5月23日,但该月内只有芒种(公历6月5日)一个节气,未包含中气夏至(公历6月21日),因此这个月被定为“闰四月”,持续至6月20日结束。此后,农历五月初一(公历6月21日)才正式进入农历五月。
四、闰四月的影响:农历节日延迟
闰四月的存在会使当年的农历节日(如端午节、七夕节、重阳节等)在公历中的日期向后推迟约18天(以2020年为例)。例如,2020年端午节(农历五月初五)对应的公历日期为6月25日,比无闰四月的年份晚了近三周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