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,太阳到达黄经135°,是秋季的起始节气;秋分是第16个节气,在每年公历9月2224日交节,太阳到达黄经180°,处于秋季中期(仲秋),此时全球昼夜平分。
2. 寓意与季节阶段不同
立秋的核心寓意为“暑去凉来”,标志着秋季正式开始,但属于初秋阶段,此时天气仍保留夏季的炎热特征;秋分的寓意为“昼夜均而寒暑平”,代表秋季过半,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凉爽的深秋,气候由热转凉的趋势更加明显。
3. 气候特征差异显著
立秋时,我国多数地区仍处于高温状态,尤其是南方多地仍有“秋老虎”(短期回热现象),三伏天的末伏往往在立秋后第三日结束,整体仍以炎热为主;秋分时,气温明显下降,昼夜温差加大(幅度常超过10℃),北方地区已进入深秋,树叶变色、候鸟南迁,南方逐步入秋,呈现“秋高气爽”的宜人特征,降水也逐渐减少。
4. 物候现象不同
立秋的三候为“一候凉风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蝉鸣”,即凉风开始吹拂、清晨出现白露、寒蝉发出凄切鸣叫;秋分的三候为“一候雷始收声;二候蛰虫坯户;三候水始涸”,即雷声逐渐减少、蛰居的小虫用泥土封闭洞穴准备过冬、沼泽及水洼处因蒸发加快而干涸。
5. 文化习俗有别
立秋的传统习俗多与“迎接秋天”“补偿夏季消耗”相关,主要有“贴秋膘”(通过吃炖肉、烤肉等美食增加营养)、“啃秋”(吃西瓜或香瓜,寓意“咬住”秋天、预防秋痱子)等;秋分的习俗则更注重“庆祝丰收”“祈求平安”,包括“祭月”(古代“秋祭月”的传统,后来演变为中秋节)、“吃秋菜”(岭南地区食用野苋菜“秋碧蒿”,与鱼片煮汤,寓意健康)、“送秋牛图”(挨家挨户赠送绘有农夫耕田图案的红纸,祈求丰收)等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