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暑是夏季的节气,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(排在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之后)。
季节归属的核心依据
二十四节气以“四立”(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)为四季之始,夏季包含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六个节气。小暑作为夏季的第五个节气,标志着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,此时气温进一步升高,天气逐渐从“温暖”转向“炎热”。
气候特征印证季节属性
小暑时节的核心气候特点是“热”——“暑”字本身即表示炎热,“小暑”意为“小热”,指此时尚未达到一年中最热的程度,但已进入“高温模式”。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的谚语,形象描述了小暑期间高温、高湿的闷热天气。小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,南方多地开始“出梅”(梅雨季结束),进入伏旱期;北方则因受副热带高压影响,逐渐出现高温少雨天气,这些都符合夏季的气候特征。
传统习俗与季节关联
小暑的传统习俗也围绕“夏季”展开,例如南方有“食新”习俗(品尝新收的稻米,感恩丰收),北方则有“头伏饺子二伏面”的说法(伏日食欲不振,饺子作为开胃食物符合夏季饮食需求)。这些习俗均体现了小暑作为夏季节气的生活印记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