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教育与日常防护需特别注意的方面
1. 校园防欺凌与人身安全
学生要树立“不惹事、不怕事”的意识,面对校园霸凌(如辱骂、殴打、排挤)时,切勿默默忍受,应及时向老师、家长或警方求助;日常课间避免在教室、走廊追逐打闹,不攀爬栏杆、窗户,防止滑倒或坠楼;不携带管制刀具、火种(如打火机、鞭炮)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,避免意外伤害他人或自己。
2. 交通安全
遵守交通规则是核心:过马路时走斑马线,不闯红灯、不翻越护栏,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或低头看手机;未满12周岁禁止骑自行车上路,未满16周岁禁止骑电动自行车;乘坐公共交通时坐稳扶好,不将头、手伸出窗外;不乘坐无牌无证、超载的车辆,警惕“”陷阱。
3. 居家与用电用火安全
居家时要远离窗户、阳台(尤其是高层),不攀爬护栏,防止高空坠落;不用湿手、湿布触碰电器,不随意拆卸电源线路,避免触电;使用燃气时“人离火熄”,定期检查软管是否老化,防止泄漏;用火不离人(如做饭、烧水),睡前检查燃气阀门是否关闭;熟悉家庭逃生路线,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弯腰低姿撤离,不乘坐电梯。
4. *** 安全与信息保护
设置强密码(长度≥8位,包含字母、数字、符号,不使用生日、 *** 等个人信息),定期更换;不点击陌生链接、不扫描不明二维码,避免陷入钓鱼网站或恶意软件陷阱;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,不泄露个人信息(如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密码、家庭住址);不传播谣言、、暴力等不良信息,文明上网;使用公共WiFi时避免进行金融操作(如转账、支付)。
5. 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
保持积极心态,遇到挫折(如考试失利、人际关系问题)时主动与家人、朋友沟通,寻求支持;培养兴趣爱好(如运动、绘画、音乐),缓解学习压力;避免沉迷 *** 游戏或短视频,合理安排作息(小学生每天睡10小时,中学生睡9小时);遇到心理困扰时,可向学校心理老师或专业机构(如心理咨询热线)求助,不压抑情绪。
6. 防溺水与户外安全
不到野外水域(如河流、池塘、水库)游泳或玩水,即使在泳池也需有成人陪同;遇到同伴溺水时,不盲目下水施救,应立即呼喊成人或拨打110;外出游玩时遵守景区规定,不攀爬危险区域(如悬崖、峭壁),远离施工工地、高压线等危险场所;注意防晒、防蚊虫叮咬,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(如创可贴、消毒棉球)。
7. 饮食与公共卫生安全
养成良好卫生习惯: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,不共用毛巾、餐具;购买食品时查看“三证”(生产许可证、保质期、生产厂家),不吃“三无”食品、过期食品或变质食物;生吃瓜果要洗净,不喝生水,少吃油炸、熏制、高糖食品;集体用餐时使用公筷,避免交叉感染;若出现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及时就医并告知学校或家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