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元节(农历七月十五)
出行时间禁忌:尽量避免在夜晚(尤其是深夜)外出,民间认为中元节是“鬼门开”的日子,深夜阴气较重,易遇到不吉利的事情;如需外出,建议结伴而行,选择光线明亮、人员密集的道路,避开河边、偏僻小巷等危险或阴气重的区域。
行为与言语禁忌:出行时要注意言行举止,避免说“死亡、灾祸”等不吉利的话,也不要随意嬉笑打闹,保持庄重严肃;不要随意踩踏街头、路口摆放的祭祀物品(如祭品、纸钱),这些物品承载着后人对先人的思念,踩踏被视为对他人祖先的不尊重,也可能“冲撞亡魂”。
穿着禁忌:避免穿过于鲜艳的颜色(如大红、大紫),传统观念认为这些颜色易“吸引阴气注意”,增加“冲撞”风险;从气候与庄重性考虑,深色衣物更符合肃穆氛围,也更适应早晚温差。
清明节
出行准备:提前了解途经地、目的地的天气情况(如春季多雨),合理规划行程;尽量选择错峰出行,避开高峰时段和易堵路段;自驾出游前需全面检查车辆状况(如轮胎、刹车、机油),确保车况良好,杜绝疲劳驾驶、酒后驾车。
安全与环保:户外活动时注意防火避灾,不在易燃物聚集地(如草地、树林)或有防火提示的地方吸烟、烧烤、使用明火;进入木质连片景区(村寨)需高度警觉,遵守景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;游览景区、公共文化场馆时,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定,了解应急疏散路线,不躺卧在沙发、床上吸烟。
文明出行:遵守文明旅游规范,爱护生态环境(如不随意摘花折枝)、保护文物古迹(如不在文物上涂刻)、爱惜公共设施;理性消费,践行“光盘行动”,避免浪费食物。
双节(国庆、中秋)
行程规划:提前通过景区官方渠道预约门票,避开热门景区和出行高峰(如10月1日4日);关注交通、气象部门的提示信息,合理选择路线,避免前往未开发开放或高风险区域(如深山、峡谷)。
安全防范:自驾出行需检查车辆状况,杜绝疲劳驾驶(建议每2小时休息一次)、酒后驾车;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全程系好安全带,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(如汽油、鞭炮);参与涉水项目(如漂流、游泳)时,按规定穿着救生衣,听从专业人员指导。
消费与权益:选择有经营资质的旅行社,警惕“免费旅游”“低价团”等陷阱;购物时选择正规商店,索要发票等购物凭证,理性消费,不轻信“老乡店”“推销员”的套路。
文明与健康:遵守公共秩序,不大声喧哗、不插队;尊重当地风俗习惯、文化传统(如少数民族的祭祀习俗);注意食品安全,不吃生冷食物,提倡勤俭节约、绿色出游(如自带水杯、餐具)。
春节
出行准备:提前了解目的地天气情况(如冬季可能有冰雪),备好保暖衣物、防滑鞋等物资;选择正规运营车辆,拒绝乘坐“”“超员车”;自驾时遵守交通规则,不超速、不闯红灯。
安全事项:春节期间人流密集,进入商场、景区等场所要留意安全出口位置,避免拥挤踩踏;保管好随身物品(如手机、钱包),避免丢失或被盗;遵守烟花爆竹燃放规定(如指定区域、时间),避免引发火灾或伤人事故。
禁忌行为:避免说“穷、破、断”等不吉利的话;除夕晚和大年初一忌叫小孩的乳名(怕重祖先讳或被死者“叫去”);不随意将药渣留在家里过年(认为不吉利);正月初一忌死人,若病故需谎称初二死的(避免不吉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