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中孚卦是坤卦变得

admin

中孚卦(下兑上巽)的经典卦变路径以遯卦(天山遁,?)为初始卦,通过连续两次卦变生成,这一过程被《易经》学者广泛认可,核心逻辑围绕“刚爻位移”“卦体转化”及“义理递进”展开。

一、中孚卦的直接前驱:遯卦

遯卦是十二消息卦之一,代表“阴消阳息”的过渡阶段(阴爻逐渐增长,阳爻逐渐消退),其卦体为乾卦(?)在内、坤卦(?)在外(内卦乾、外卦艮)。遯卦的核心特征是“刚爻(阳爻)在内而柔爻(阴爻)在外”,这与中孚卦“柔在内而刚得中”的结构形成呼应——遯卦的内卦乾(三个阳爻)是中孚卦“刚得中”的基础,而外卦艮(一个阳爻)则需通过卦变调整,为中孚卦的“柔在内”创造条件。

为什么中孚卦是坤卦变得

二、之一次卦变:遯卦→巽卦

遯卦通过九四爻(阳爻)向下移动至初爻位置,转变为巽卦(?,风卦)。这一变动的核心是“刚爻下沉”:遯卦的九四爻(原处于外卦艮的上位)离开内卦乾,进入下卦,与初爻(阴爻)结合,形成巽卦的“柔在内”结构(下卦兑为柔、上卦巽为刚)。此次卦变的关键意义在于将遯卦的“刚在内”转化为“柔在内”,为中孚卦的“柔顺”特质奠定基础。

三、第二次卦变:巽卦→中孚卦

巽卦进一步通过初爻(阴爻)向上移动至二爻位置,转变为中孚卦(?上?下,风泽中孚)。此次变动的核心是“柔爻上升”:巽卦的初爻(阴爻)从下卦底部移动至二爻(中位),与九二爻(阳爻)结合,形成中孚卦“中间两个阴爻、上下四个阳爻”的典型结构(柔在内、刚得中)。巽卦的上卦(乾卦的一部分)与中爻(九二)结合,强化了“刚得中”的特征(九二、九五均为阳爻,居中位)。

四、卦变的核心逻辑:从“刚在内”到“柔在内”的义理递进

遯卦的“刚在内”象征“阳刚力量处于内部,尚未完全展开”,而中孚卦的“柔在内”则象征“阴柔力量处于内部,阳刚力量包裹在外”——这种转变体现了《易经》“刚柔相济”的核心思想。中孚卦的“柔在内”并非软弱,而是“内敛的诚信”:内卦兑(泽)象征“悦”(内心的真诚),外卦巽(风)象征“顺”(外在的随和),二者结合形成“内心诚信、外在随顺”的“中孚”之德。

补充:其他卦变路径的说明

除“遯卦→巽卦→中孚卦”的主流路径外,部分学者提出“讼卦(天水讼,?)→中孚卦”的简化路径,但此路径未得到多数经典易学著作的支持。主流观点仍以“遯卦”为中孚卦的核心前驱,因其更符合“消息卦”(阴阳消长)的演变规律,且能完整解释中孚卦“柔在内而刚得中”的结构特征。

综上,中孚卦的“由坤卦变得”说法并不准确,其核心来源是遯卦,通过“遯卦→巽卦→中孚卦”的连续卦变,完成了从“刚在内”到“柔在内”的结构转化,最终形成“内心诚信、外在随顺”的“中孚”之象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