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星星的雅称 古代星星有何雅称

admin

古代对五大行星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均有独特雅称,多基于其视觉特征或运行规律:

金星:最亮的行星,因亮度变化和出现时间不同,有太白(通用雅称,形容其银白光泽)、启明(清晨出现在东方时)、长庚(傍晚出现在西方时)之称。如《诗经》中“东有启明,西有长庚”,即指金星的不同形态。

木星:体积更大、运行周期约12年(对应地支循环),雅称岁星(象征岁月更迭)、太岁(古代用于纪年)。

古代星星的雅称 古代星星有何雅称

火星:因表面氧化铁呈现红色,且运行轨迹不稳定,雅称荧惑(“荧荧似火,行踪难测”,古人视为灾凶之兆)。

土星:运行缓慢(约28年绕天一周),雅称镇星(“镇守天宇”)、填星(“填满星空”)。

水星:离太阳最近、不易观测,雅称辰星(“晨出夕隐,如星辰隐现”)、爨星(“如炊烟般细微”)、兔星(“形如跳跃的兔子”)。

二、恒星与星群的雅称

古代将恒星分组为“星官”(类似现代星座),部分星群或恒星有专属雅称:

北斗星:北天显著星群,前四星(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)合称璇玑(古代天文仪器“浑天仪”的别称,也指北斗核心),后三星(玉衡、开阳、摇光)为“玉衡”;整体也被称为北辰(象征帝王或方向)。

北极星:北天极附近最亮的星,雅称曜魄(“北辰的光辉”)、紫微(位于“紫微垣”,象征皇权尊贵)。

银河:星群密集的乳白色光带,雅称星汉(曹操《观沧海》“星汉灿烂”)、天河(李清照《南歌子》“天上星河转”)、云汉(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“维天有汉”)、银汉(白居易《七夕》“银汉迢迢暗度”)。

其他星群:东方苍龙七宿中的“星宿”(房日兔、心月狐等),雅称星宿(二十八宿之一,象征东方青龙的心脏);“牵牛织女”(银河两岸的亮星),雅称牵牛(牛郎星)、织女(织女星),象征爱情传说。

三、其他诗意雅称

古人还用自然意象比喻星星,增添浪漫色彩:

玉李:形容星星如玉石雕琢的李子,如《金楼子》“星悬玉李”、杨万里《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》“西畔大星如玉李”。

白榆:形容星星如清新洁白的榆钱,如徐陵《陇西行》“历历种白榆”、白居易《待漏入阁书事》“稀星点银砾”(“银砾”亦指星星,如散落的银粒)。

玉沙:形容晨曦时星星如散落的玉石沙粒,如刘献廷《洞庭秋月》“玉沙万里开清秋”。

星槎:传说中乘木筏可达天河的交通工具,如张华《博物志》“天河与海通,近世有人居海渚者,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”,后指代星星或星际之旅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