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龙虎山张天师是谁

admin

江西龙虎山是道教正一道(又称“天师道”)的核心祖庭,其传承始于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(34—156年),后世尊称“祖天师”。张道陵本名张陵,字辅汉,为西汉留侯张良的九世孙,出生于江苏丰县。他自幼研习《道德经》《河图》《洛书》等经典,曾任巴郡江州(今重庆)令,后弃官隐居北邙山修道,得《黄帝九鼎丹法》。东汉顺帝年间(125—144年),张道陵携弟子王长前往龙虎山(今江西鹰潭贵溪市境内)炼丹,传说“丹成而龙虎现”,龙虎山因此得名。此后,他在龙虎山修道30余年,从事炼丹、创道、编写道书(如《老子想尔注》)及以符水为人治病等活动,四方从学者达千余人。

张天师的名号与传承规则

张道陵创立的“天师道”以“正一”为宗旨(即“正以治邪,一以统万”),强调“道”为更高信仰,主张通过符箓、斋醮、戒律等方式实现长生久视。他自称“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”,规定“绍吾之位,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”,确立了张天师的世袭传承制度。张道陵去世后,其子张衡(?—179年)嗣教,称“嗣师”;张衡之子张鲁(?—216年)嗣教,称“系师”。张鲁雄据巴蜀三十余年,推行“政教合一”,使天师道成为当时西南地区的主流宗教。

江西龙虎山张天师是谁

龙虎山成为正一道祖庭的过程

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(?—300年)为避战乱,遵祖训从汉中返回龙虎山,修治祖天师的玄坛及丹灶故址,每岁以三元日(正月十五、七月十五、十月十五)登坛传箓,标志着正一道正式以龙虎山为中心传承。此后,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,历经1900余年,承袭63代(截至2025年)。龙虎山也因此成为道教正一道的“祖庭”,与茅山、阁皂山合称“三山符箓”,是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。

张天师的历史影响

自唐代起,龙虎山正一道得到皇权的扶植。唐玄宗册封第十五代天师张高为“太师”,命其在京师置坛传箓;宋徽宗封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为“虚靖先生”,并敕建上清正一宫;元世祖忽必烈正式承认“天师”称号,命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领江南道教;明朝时,第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被封为“正一嗣教护国阐祖大真人”,掌天下道教事。历代天师不仅在道教内部传承教义,还对龙虎山的道教建筑(如天师府、上清宫)进行了多次扩建,使其成为“道都”,吸引了众多道士前来修行,对中国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