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节是什么意思 何为八月节

admin

“八月节”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别称,因节期在农历八月十五而得名(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,处于“三秋之半”,故又称“仲秋节”;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最亮,象征团圆,也被称为“团圆节”)。它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(如朝鲜、日本、越南等)的重要传统文化节日。

“八月节”的起源与发展

中秋节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“秋祀”与“拜月”习俗。《礼记》记载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”,“夕月”即为祭拜月神,说明早在春秋时代,帝王已将八月十五作为祭月的重要日子。两汉时期,中秋习俗已具雏形;唐代时,中秋赏月之风盛行,文人墨客多以月为题吟诗作赋,中秋逐渐成为固定的民间节日;宋代时,中秋节进一步普及,出现了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的节令食品——月饼,且民间有“以月饼相遗,取团圆之义”的习俗;明清时期,中秋节的节日内涵更加丰富,形成了烧斗香、树中秋、点塔灯、放天灯等特色活动,与春节齐名,成为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

八月节是什么意思 何为八月节

“八月节”的传统习俗

1. 祭月与拜月:这是中秋节最古老的习俗之一。古代帝王会在月坛举行盛大祭月仪式,民间则以家庭为单位,在庭院或天台设香案,摆放月饼、西瓜(需切成莲花状)、苹果、红枣、葡萄等祭品,由当家主妇主持拜月仪式,祈求月神保佑家人团圆、生活美满。拜月后,全家分食月饼,象征“团圆”。

2. 赏月与吃月饼:中秋之夜,皓月当空,人们会阖家围坐,欣赏月色,感受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的意境。月饼作为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,不仅是祭月的供品,也是亲友间馈赠的礼物,寓意“团圆美满”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月饼风格,如广式的莲蓉蛋黄、苏式的鲜肉榨菜、京式的自来红自来白等。

3. 特色活动:部分地区还有观潮(如浙江钱塘江观潮,因中秋前后潮汐最为壮观)、玩灯(如广东佛山秋色会的芝麻灯、蛋壳灯,儿童的兔仔灯、杨桃灯)、猜灯谜(将谜语写在花灯上,供人猜测,增添节日趣味)、烧塔(南方农村用瓦片堆砌成塔,点燃后火焰熊熊,象征生活红红火火)等活动。

4. 民族特色: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中秋习俗。如蒙古族的“驰马逐月”(朝着月亮升降的方向驰马)、藏族的“沿河寻月”(沿河顺水而行,寻找月亮的倒影)、壮族的“河中竹排拜月”(在竹排上用米饼拜月,少女放花灯测幸福)、傣族的“对空鸣放+围坐饮酒”(鸣枪庆祝后,围坐饮酒吃狗肉汤锅)等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