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躲避灾难疾病 如何避免灾病

admin

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、洪水、台风等预警信息,提前熟悉居住区域的逃生路线和安全避难场所(如高地、坚固建筑)。将家中易受潮、易腐的物品(如粮食、药品、重要文件)放置在高处或密封容器中;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,包括3天以上的饮用水(每人每天至少1升)、瓶装水、罐头食品、手电筒、电池、急救包(含消毒棉片、创可贴、抗生素软膏)、驱蚊剂、肥皂等。检查家中电路、燃气设施,确保无泄漏隐患;固定好家具、电器,避免被洪水冲倒。在血吸虫病流行区,提前了解疫水分布情况,避免前往有螺洲滩。

二、灾害期间保障饮水安全

不喝生水,优先选择开水、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或桶装水。若不得不使用河水、湖水、井水等,需进行净化处理:先用明矾沉淀(每50公斤水加明矾23克,搅拌后静置30分钟),再用漂白粉(每100公斤水加漂白粉12克)消毒,静置30分钟后取上层清水煮沸5分钟以上再饮用。装水的容器(如水缸、水桶)需保持清洁,定期用漂白粉消毒(每立方米水加漂白粉20克,浸泡30分钟后冲洗干净)。

怎么躲避灾难疾病 如何避免灾病

三、严格把控饮食卫生

不吃腐败变质、霉变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(如蔬菜、水果、肉类、粮食),这类食物易滋生细菌、病毒和寄生虫,引发痢疾、伤寒、甲肝等疾病。不吃淹死、病死的禽畜(如猪、牛、鸡),其尸体可能携带猪链球菌、禽流感病毒等,即使经过烹饪也可能传播疾病。生熟食物分开处理:使用不同的砧板、刀具和容器,避免交叉污染;剩饭剩菜需彻底加热(中心温度达到75℃以上)后再食用。保持厨房和餐具清洁:餐具用后及时清洗,用开水煮沸10分钟或用消毒柜消毒;厨房台面、地面用洗洁精擦拭,避免食物残渣残留招引蚊蝇。

四、维护环境卫生与媒介控制

不随地大小便,将粪便、垃圾排放在指定区域(如公共厕所、垃圾收集点),避免污染水体和环境。及时清理积水和垃圾:洪水退后,及时清理室内外淤泥、垃圾(如腐烂的植物、动物尸体),用清水冲洗地面;室内保持通风干燥,定期开窗换气(每天至少2次,每次30分钟)。做好防蝇防鼠灭蚊:室内用苍蝇拍、粘蝇纸灭蝇,食物用防蝇罩遮盖;用鼠夹、鼠笼或粘鼠板灭鼠(避免使用毒力强的鼠药,防止人畜误食),填堵老鼠洞;使用蚊帐、蚊香(或电热蚊香)防蚊,外出时穿长袖衣裤、涂抹驱蚊剂(如避蚊胺),避免蚊虫叮咬传播疟疾、登革热等疾病。

五、加强个人卫生防护

勤洗手:饭前便后、接触污水或动物后,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(遵循“七步洗手法”:内、外、夹、弓、大、立、腕);若没有肥皂,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代替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: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(如需下水劳动,每隔12小时出水休息一次,擦干手脚并涂抹防护霜),防止皮肤溃烂或感染(如“烂脚丫”“烂裤裆”)。避免共用个人物品:不共用毛巾、脸盆、牙刷等,毛巾用后洗净晾干,定期用开水煮沸消毒(每周12次)。注意呼吸道卫生:咳嗽、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,避免飞沫传播流感、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;用过的纸巾及时扔进垃圾桶。

六、避免接触潜在危险

远离危险区域:避免前往山洪、泥石流高发区(如山谷、河沟底部),不要穿越被洪水淹没的道路或桥梁(水下可能有漩涡、障碍物或漏电线路)。不接触疫水:在血吸虫病流行区,尽量避免接触野外水体(如游泳、捕鱼、洗衣);若必须接触,需穿戴防护装备(如胶靴、胶手套、胶裤),或在接触后2周内到当地血防部门检查,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(如吡喹酮)。注意用电用火安全:洪水期间,避免触摸漏电的电线或电器(如路灯、插座),切断家中电源;使用燃气时保持通风,防止一氧化碳中毒。

七、及时识别与就医

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,若出现以下症状,尽快就医(避免延误治疗):

发热:体温超过38℃,持续2天以上,伴有乏力、头痛、肌肉酸痛等;

胃肠道症状:腹泻(每天≥3次水样便)、呕吐、腹痛、黄疸(皮肤或眼睛发黄);

皮疹:突发高热伴皮疹(如登革热的斑丘疹、麻疹的充血性皮疹)、皮肤溃烂或红肿;

呼吸道症状:咳嗽、咳痰(带血)、呼吸困难、胸痛;

其他:不明原因的出血(如牙龈出血、鼻子出血)、尿色加深(如酱油色尿)等。

就医时,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接触史(如接触过污水、疫水、病死动物),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