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植物驱邪:艾草是民间常用的“驱邪草”,其含有的挥发性油具有驱虫杀菌作用,端午挂艾草于门口,既能驱赶蚊虫,也寓意“驱邪护宅”。桃树枝则因“桃”谐音“逃”,民间认为插于门首可“逃”避邪祟,常见于红白喜事或过年时使用。夹竹桃因毒性被认为能“镇宅驱邪”,但需注意其汁液有毒,不宜接触儿童或宠物。
2. 物品辟邪:五帝钱(清朝顺治至嘉庆年间五位皇帝所铸铜钱)是传统辟邪神器,民间认为其能“镇宅化煞”,可悬挂于门口或财位,阻挡邪气入侵。葫芦因“福禄”谐音及“容纳万物”的特性,被认为能吸纳病气与煞气,常挂于床头或厕所,净化家居气场。雷击木(被雷倒的树木)因“雷劈邪祟”的传说,民间常用绳穿起戴于小孩手腕,寓意“避邪保平安”。
3. 行为避邪:民间认为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因此保持积极心态、多晒太阳(提升阳气)、早睡早起(顺应自然规律)能增强自身抵抗力。夜间避免独行僻静处、不随意捡拾路边不明物品(防止沾染邪气)、门槛忌踩踏(传统认为门槛是“家中气场的界限”),这些行为都能减少邪祟侵扰的可能。
二、风水布局护宅健康
1. 环境调整:保持家居整洁是基础,杂物堆积易导致“阴气滞留”,影响家人情绪与健康;定期开窗通风,避免潮湿(如卫生间需安装排气扇),防止霉菌滋生。大门是“纳气之口”,应避免与马路、街道对冲,若有冲煞,可在门口挂葫芦或八卦镜化解。阳台种植花草需适量,过多植物会遮挡阳光,导致室内阴气过重,影响健康。
2. 物品摆放:床头需靠墙(有“靠山”之意,增强安全感),避免正对镜子(夜间易产生恐惧感,影响睡眠),不要正对卧室门(防止气流直冲身体,引发疲劳)。沙发背后需有“靠”(如墙或屏风),象征家庭稳定,避免正对大门(防止气流冲击,影响运势)。厨房炉灶忌紧贴水池(火与水相克,易导致家庭不和谐),需保持干净整洁(避免油污滋生细菌)。
3. 方位平衡:住宅需“阳气充足”,坐北朝南是更优选择(便于采光通风),避免光线过强(形成“光煞”,影响情绪)。若住宅有严重缺角(如东、西、南、北等方位缺失),需用绿植或装饰物填补,避免对应方位的家庭成员健康受损(如缺东南角不利女主人健康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