翡翠手镯如何鉴定真假

admin

一、先厘清概念

A货:天然翡翠,仅做物理打磨抛光,结构未被破坏。

B货:天然翡翠经强酸浸蚀去除杂质后再以树脂等充填,结构被破坏,常做“注胶/漂白充填”处理。

翡翠手镯如何鉴定真假

C货:天然翡翠经染色处理,颜色非天然分布。

B+C货:既充填又染色。上述处理会显著改变手镯的微观结构与表面特征,是鉴定的核心对象。

二、在家可做的快速筛查(仅作初筛,不作最终结论)

看光泽与表面细节:天然A货多呈强玻璃光泽,表面细腻;处理过的常见蜡状光泽,在强光或放大下可见酸蚀网纹、微细凹坑等充填痕迹。

看颜色与“色根”:A货颜色有形与过渡,常能见到颜色聚集的“色根”;B/C货颜色往往过于鲜艳、均匀且浮于表面,像“浮着一层色”。

听声音(仅作辅证):A货手镯轻敲会发出清脆、悠长的金属感声音;充填后因结构变松,声音趋于沉闷。此法易受厚度、圈口、拿捏力度影响,切勿单凭此项下结论。

放大观察(有条件更佳):用10×放大镜/珠宝显微镜观察表面与浅层:A货见“苍蝇翅”(硬玉解理闪光)、“橘皮现象”等天然特征;处理品更常见树脂光泽、网状裂隙、染料沿裂隙/颗粒边界富集。

简易硬度与密度感知:翡翠硬度约为6.5–7,一般小刀、钢针不应轻易划伤;上手有“压手感”、比同体积塑料/玻璃更沉。但此法对高仿仍易误判,仅作辅助。

三、更可靠的仪器与专业鉴定

紫外荧光灯:天然翡翠通常荧光弱或不显;B/C货因树脂/染料常有蓝白或绿色荧光,但并非绝对,需结合其他证据。

红外光谱(FTIR):可有效识别充填树脂(出现有机峰),是判定B货/B+C货的关键手段之一。

拉曼光谱:用于识别染色剂及判断是否对原石/成品造成分子级改性的辅证。

密度测定:翡翠密度约3.33 g/cm³(常引述为约2.95 g/cm³为旧标准或近似值),与多数仿品(如玻璃约2.5、染色石英约2.6)有差异;需专业设备与规范操作。

结论出具:送至具备CMA/CNAS资质的珠宝玉石鉴定机构(如各地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),以仪器+标准流程出具的报告为准。

四、购买与 *** 的实用建议

选择正规渠道与可追溯商家,保留发票/小票与交易记录。

向商家索取权威鉴定证书,核对证书编号、样品照片、二维码/网址可查;证书本身也需核验机构资质与真伪。

警惕异常低价与“完美无瑕”的宣传;对“高冰满绿”且价格远低于市场的信息保持高度谨慎。

直播/ *** 务必要求 *** 复检,支持第三方复检不退的条款更稳妥;一旦检出处理,及时按平台与法律途径 *** 。

五、常见误区与风险提示

“有荧光=假”并不成立:天然翡翠也可能弱荧光,B/C货常见强荧光,但需与仪器结果综合判定。

“敲击声清脆=A货”并不可靠:圈口大小、厚度、是否金属镶口等都会影响声音,切勿单凭声音下结论。

“没气泡就是真”是误区:翡翠是矿物晶体,本就不应有“气泡”;“有气泡”常指向玻璃/塑料,但“没气泡”并不能排除B/C货。

“翠性(苍蝇翅)一定有”并非铁证:种细、抛光强或切工方向可能使翠性不易见,无翠性也不等于假。

高价值手镯尽量做专业复检再决策,切勿仅凭短视频/直播“打灯图”或几张照片下结论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