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琮是中国古代核心礼器与精神文化载体,其功能围绕“宗教祭祀”“权力象征”“通神媒介”三大维度展开,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:
1. 祭祀大地的核心礼器
玉琮是古代“六器”(苍璧礼天、黄琮礼地、青圭礼东方、赤璋礼南方、白琥礼西方、玄璜礼北方)之一,其最经典的用途是祭祀大地。这一功能源于古人对“天圆地方”的宇宙认知——玉琮的“内圆”象征天穹,“外方”对应大地,符合“璧圆象天,琮方象地”的礼制规范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明确记载“以黄琮礼地”,说明其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专用礼器,是连接人间与地祇的重要媒介。
2. 巫师通神的法器
玉琮是原始宗教活动中巫师沟通天地的关键工具。其造型(内圆孔象征天地通道、外方象征大地)与纹饰(如良渚玉琮的“神 *** 面纹”,融合神人、兽面与鸟纹)均带有强烈巫术色彩。巫师通过手持或摆放玉琮,借助“神 *** 面”的象征意义,实现“乘兽蹻通天人之际”的宗教目的。部分玉琮出土时伴有火烧痕迹,推测巫师可能用其进行燎祭等仪式,增强通神效果。
3. 权势与财富的象征
玉琮的拥有者多为部族酋长、大祭司或上层权贵。考古发现显示,玉琮常出土于高规格墓葬(如良渚文化反山12号墓,出土“琮王”与大量玉璧、玉钺),且与玉璧伴出,部分墓中有殉葬人现象。墓主身份越显赫,随葬玉琮的数量与规格越高(如多节长玉琮多为高等级墓葬所有),这说明玉琮是墓主人生前权力、地位与财富的直观体现,代表了良渚文化时期“以玉为贵”的社会等级制度。
4. 镇墓压邪与敛尸防腐
玉琮在丧葬仪式中还具有保护死者灵魂的作用。巫师常用劣质玉琮、石琮或烧过的玉琮(称为“冥琮”)放置在墓中,用于镇墓压邪、避凶驱鬼,防止恶灵侵扰死者。玉琮的中空结构与玉质的致密性,被认为具有“敛尸防腐”的功能,能保持死者尸体不腐,让灵魂得以安息。
5. 宇宙观念的物质载体
玉琮的“内圆外方”造型是古代“天圆地方”宇宙观的物化表现。古人认为天是圆的、地是方的,玉琮通过这种造型将宇宙秩序浓缩于器物之中,象征着“天地合一”的终极理念。这种设计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,也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认知与。
综上,玉琮的功能是多元的,既承载着宗教祭祀的神圣使命,又体现了权力与财富的社会分层,同时也是古人对宇宙认知的物质表达。其复杂的造型与纹饰,至今仍为研究古代宗教、社会与文化的重要线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