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看事收钱是犯法吗

admin

一、核心判断逻辑:是否构成诈骗罪

民间看事收钱是否违法,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及是否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,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 *** ,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其核心逻辑是:行为人虚构事实→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→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交付财物→行为人取得财物。

二、可能构成诈骗罪的情形

民间看事收钱是犯法吗

若民间看事行为符合以下特征,通常会被认定为诈骗:

1.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:声称能通过“看事”“消灾”“改运”“超度”等方式解决具体问题(如“你近期有血光之灾,必须做法事才能避免”“你家孩子成绩差,我帮你做法事提高智商”),但实际上并无任何实际能力或依据。例如,某“出马仙”声称能帮人驱邪治病,却让患者停用正规药物,导致病情加重,最终被认定为诈骗。

2. 收取高额不合理费用:以“看事”为名收取远超正常民俗服务范围的金额(如“看事3000元/次”“立堂口5万元”“开光法器1万元”),且费用与提供的服务(如简单的聊天、烧纸)严重不符。

3. 针对性强且有具体承诺:针对活着的人、具体的事情(如婚姻、事业、健康),并给出“一定能解决”“不解决就会倒霉”等确定性承诺,诱导被害人支付费用。例如,某“风水先生”声称能为被害人“改运”,收取高额费用后却未履行任何承诺,最终被法院认定为诈骗。

三、不构成诈骗的例外情形

若民间看事行为属于正常民俗或信仰活动,且无欺诈意图,则不构成犯罪:

1. 传统民俗服务:如春节期间烧香拜佛、清明节扫墓时的香火钱,或风水先生收取少量费用帮人看风水(仅提供抽象建议,如“房子朝向不好,建议调整家具布局”),且费用合理,属于文化传统的一部分。

2. 自愿且无欺骗:被害人基于对民俗的信仰自愿支付费用,未陷入错误认识(如老人主动给“出马仙”香火钱,认为是对神灵的敬畏,而非相信其能“显灵”),且行为人未虚构事实。

四、司法实践中的常见处理

对于民间看事收钱案件,司法机关通常会根据行为性质、欺诈程度、费用合理性综合判断:

若存在明显欺诈(如虚构“招魂”“改运”等事实,收取高额费用),则会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(如某“半仙”通过微信宣传“看事”诈骗15起,涉案8.25万元,被判处有期徒刑)。

若属于正常民俗(如寺庙卖香火、路边摆摊算命收取少量费用),则不会认定为犯罪,但可能会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违规经营(如未办理营业执照)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民间看事活动往往游走于民俗与违法的边界,若涉及医疗健康(如声称能治病)、未成年人参与(如让未成年人“出马”)等情形,还可能触犯其他罪名(如非法行医、侵害未成年人权益)。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参与者,都应保持理性,避免陷入法律风险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