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之后是什么节气 立秋和秋分的区别

admin

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秋季的起始。按照节气顺序,立秋之后的下一个节气是处暑(秋季第二个节气,又称“末暑”)。处暑一般在公历8月23日左右交节,意味着“出暑”,即炎热天气逐渐结束,气温开始明显下降,昼夜温差加大,标志着酷热的三伏天(涉及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四个节气)进入尾声。

立秋与秋分的区别

1. 太阳位置与时间

立秋之后是什么节气 立秋和秋分的区别

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太阳到达黄经135°,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7、8日或9日交节;秋分是第16个节气,太阳到达黄经180°,直射地球赤道,一般在每年公历9月22、23日或24日交节。

2. 季节阶段含义

立秋是秋季的开始,标志着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由阳盛向阴盛转折,但此时多数地区仍处于高温时段(如“三伏天”中的末伏),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凉爽秋季;秋分是秋季的中期(或“深秋的起点”),此时太阳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平分,我国大部分地区(尤其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北)已进入凉爽秋季,气温降至22℃以下,标志着真正的秋季来临。

3. 气候特点

立秋时仍处于“三伏天”,气温高、湿度大,有“秋老虎”(处暑后可能出现的短期高温)现象,天气闷热;秋分时气温显著下降,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成为典型特征,空气干燥,昼夜温差可达10℃以上,呈现出“秋高气爽、丹桂飘香”的宜人景象。

4. 物候现象

立秋的三候为:“一候凉风至”(刮风时带凉意,区别于夏季热风)、“二候白露生”(昼夜温差导致清晨植物上有露珠)、“三候寒蝉鸣”(蝉因天气转凉鸣叫更频繁);秋分的三候为:“一候雷始收声”(阴气渐盛,雷声减少)、“二候蛰虫坯户”(小虫藏入穴中,用细土封洞防寒)、“三候水始涸”(降雨减少,湖泊河流水量下降,部分沼泽干涸)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