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四是中国民间重要的“迎神日”,主要迎接灶神(又称灶王、灶君、灶王爷)从天界重返人间。灶神是民间信仰中掌管一家饮食、监督善恶的神灵,年前腊月二十四“送神”上天述职,初四则是其返回人间继续守护家庭的日子。民间相信,灶神回归时会“查户口”,检查家庭成员的言行善恶,因此家家户户需守在家中,以恭敬态度迎接其归来。
迎灶神的具体仪式与传统
1. 时间讲究:遵循“送神早,接神迟”的俗谚,送神需在大清早完成,而接神则安排在下午(约16时左右)。部分地区认为傍晚是灶神返回的更佳时辰,需在此时举行正式仪式。
2. 供品准备:需备齐牲礼(如全猪、全鸡、全鱼)、果菜(如广橘、甘蔗,寓意“财路广阔”“生活甜蜜”)、糕点、酒菜等,焚香、烧金纸(或金衣)、放鞭炮,以表对灶神的与欢迎。
3. 禁忌行为:初四当天不宜出远门(避免灶神“查户口”时家中无人)、不宜吵架骂人(恐冒犯神灵,影响全年运势)。
关联年俗:接五路财神
正月初四晚上,商家通常会举行“接五路财神”仪式,祈求新一年财源广进。“五路”原指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路行神,后演变为五路财神(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财运)。商家会在店内摆设供桌,放置全猪、全鸡、全鱼、元宝汤等丰盛祭品,提前至初四晚上迎接,称为“抢路头”(因初五是财神生日,提前迎接以求“早得利”)。
其他辅助年俗
1. 吃折罗:全家围坐一起吃“折罗”(将初一到初三剩余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),寓意打扫年货、告别过往,祈求新的一年“不愁吃穿”。
2. 扔穷:清扫室内,将垃圾收集堆到一处倒掉,象征“扔掉穷运”,迎接新一年的好运。
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“风调雨顺、丰衣足食、财运亨通”的美好期待,虽带有些许迷信色彩,但更多是中华民族对团圆、吉祥的传统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