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立秋(8月7日)处于中伏向末伏过渡的关键节点:
中伏时间:2025年三伏天的中伏为7月30日至8月8日(共10天),立秋当日(8月7日)是中伏的第9天。
末伏开启:立秋后的之一个庚日(8月9日)为末伏起始,因此立秋当天尚未进入末伏,但已接近末伏开端。
伏天格局:由于末伏完全在立秋之后(8月9日至18日),今年形成“秋包伏”的气候特征,意味着立秋后仍需经历10天的高温末伏,暑热不会立即消退。
立秋的传统习俗
立秋作为秋季的之一个节气,承载着“送夏迎秋”的文化内涵,各地习俗多围绕“贴秋膘、啃秋、晒秋”等主题展开:
1. 贴秋膘
民间素有“立夏瘦、立秋补”的说法。立秋当天,人们会通过悬秤称人,对比立夏时的体重,若体重减轻则以炖肉、烤肉、红烧肉等“硬菜”进补,称为“以肉贴膘”,旨在补偿夏季因炎热导致的体力消耗,储备秋季所需的能量。
2. 啃秋(咬秋)
啃秋是立秋更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。北方多啃西瓜、香瓜,南方则偏好冬瓜、苦瓜,寓意“咬住夏天的尾巴”,避免秋季出现腹泻、生痱子等问题。民间认为,啃秋还能驱散暑气,迎接凉爽秋季的到来。
3. 吃“渣”
山东、四川等部分地区流行立秋吃“渣”——一种用豆末和青菜 *** 的小豆腐。俗语云“吃了立秋的渣,大人孩子不吐也不泻”,寄托了人们对秋季肠胃健康的祈愿。
4. 食秋桃
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。每人必吃一个秋桃,吃完后将桃核留存,待除夕之夜投入火炉烧成灰烬,寓意“烧掉一年的晦气”,祈求新岁免除瘟疫之灾。
5. 晒秋
农村地区的“晒秋”是立秋时节的重要农俗。村民利用房前屋后、窗台屋顶,晾晒玉米、辣椒、稻谷等农作物,形成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。这一习俗不仅展示了丰收成果,更成为乡村独特的文化景观。
6. 摸秋
立秋当天,人们会结伴前往别人的菜园“摸”瓜果蔬菜(如西瓜、南瓜),被“摸走”的人家不会追究。民间认为“丢秋”寓意“吉利”,象征着丰收的分享与邻里之间的和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