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立秋是母秋吗 立秋养生知识

admin

民间区分“公秋”与“母秋”的常见标准有两种:一是按立秋当日农历日期的单双划分,双日为“母秋”,单日为“公秋”;二是按立秋时辰划分,中午12点前为“公秋”,12点后为“母秋”。2025年立秋的农历日期为闰六月十四(双日),且立秋时刻为13时51分(12点后),均符合“母秋”的判定条件。老话“公秋爽,母秋凶”暗示“母秋”年份立秋后高温可能更持久,但这一说法仅为传统经验,需结合实际天气调整生活安排。

立秋养生核心知识

1. 养肺防燥:应对“秋燥”的关键

2025年立秋是母秋吗 立秋养生知识

立秋后,燥邪渐盛,易伤肺津,导致口干、鼻干、皮肤干燥等症状。饮食上应优先选择甘润养肺的食物,如百合、银耳、莲子、南瓜、梨等;避免辛辣、油炸食物(如辣椒、花椒、烧烤),以免加重秋燥。可饮用养阴润燥茶饮(如乌梅生姜茶:乌梅1个、生姜12片、红糖适量,沸水冲泡半小时),有助于生津止渴、缓解秋乏。

2. 早起锻炼:顺应阳气收敛

秋季应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(《黄帝内经》)。建议22:30前上床,6:30左右起床,顺应阳气从“开泄”向“收藏”的转变。运动时段避开“秋老虎”高温(上午9点前或傍晚5点后),选择八段锦、太极拳、快走等舒缓运动,心率控制在“170年龄”次/分以内,微微出汗即可,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。

3. 防“秋老虎”与“寒邪”:温差管理是重点

立秋后仍有“秋老虎”(短期高温回升),但早晚温差逐渐增大(可达10℃以上)。需注意:① 防暑降温:仍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,及时补充水分;② 防寒:夜间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℃,避免直吹颈部、后背、脚部(这些部位血管丰富,易受寒邪入侵);早晚外出时添一件薄外套(如纯棉开衫),防止“寒从脚起”。

4. 饮食调理:少辛增酸,清补润燥

遵循“少辛增酸”的原则:少辛指减少葱、姜、蒜、韭等辛味食物(辛味通肺,过量易助火伤阴);增酸指多吃橘子、柠檬、石榴、番茄、乌梅等酸味果蔬(酸味收敛肺气,有助于缓解秋燥)。可适当食用清补食物(如山药、薏米、莲藕、蜂蜜),既能补充营养,又不会加重脾胃负担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