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节气的寓意和传统

admin

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,名称源于“万物至此皆长大”的物候特征——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:“立,建始也;夏,假也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”(“假”为“大”之意)。其核心寓意为季节转换的标志:标志着春天结束、夏天正式开始,天地间阳气进一步升腾,万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。气温明显升高、雷雨天气增多,农谚“立夏看夏”道出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关键意义——夏收作物(如冬小麦、油菜)进入生长后期,年景基本定型,是判断夏季收成趋势的重要节点。

立夏的传统习俗

1. 迎夏仪式:帝王率百官祈丰收

立夏节气的寓意和传统

古代,立夏被视为重要的时令节点,帝王会亲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“迎夏”仪式,以表达对丰收的期盼。君臣均穿朱色礼服、配朱色玉佩,连马匹、车旗也采用朱红色,象征对夏季“火德”的尊崇(夏季对应五行之火)。这一仪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,希望通过仪式与天地沟通,换取夏粮的丰产。

2. 尝新活动:品时鲜、敬祖先

立夏前后,新鲜果蔬大量上市,各地形成了“尝新”的习俗。江南地区有“立夏见三新”之说,通常指地三鲜(樱桃、青梅、麦子)、树三鲜(枇杷、杏子、杨梅)、水三鲜(河豚、银鱼、鲥鱼),部分地区也有“九荤十三素”的丰盛菜单(如无锡的黄瓜、杏子,常州的刀鱼、鲥鱼,苏州的樱桃、青梅、麦子)。尝新不仅是品尝时令美味,更有敬祖先、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的寓意。

3. 斗蛋游戏:驱邪避疰夏

“立夏胸挂蛋,孩子不疰夏”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。立夏日,家家户户会煮好囫囵蛋(鸡蛋、鸭蛋或鹅蛋),用冷水浸凉后套上丝网袋,挂在孩子脖子上。孩子们会三五成群进行“斗蛋”游戏:蛋头对蛋头、蛋尾对蛋尾,破者认输,最后决出“蛋王”。传说斗蛋能“驱邪避疰夏”(疰夏是夏季常见的食欲不振、乏力症状),而蛋形如心,也寓意“心气精神不受亏损”。

4. 立夏称人:祈求健康增福

立夏称人是传统习俗之一,主要针对老人和小孩。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,秤钩悬凳子或竹筐,大家轮流坐上去称重。司秤人会打秤花并说吉利话:称老人时说“秤花八十七,活到九十一”;称姑娘时说“一百零五斤,员外人家找上门”;称小孩时说“秤花一打二十三,小官人长大会出山”。这一习俗源于对健康的关注——夏季炎热易导致体重下降,称人可监测身体状况,寓意“增福添寿”。民间传说此俗与三国时期的阿斗有关,孟获每年立夏称阿斗体重,以验证其是否被亏待,后传入民间成为祈福仪式。

5. 吃立夏饭:五色寓意五行平衡

立夏饭是立夏的特色饮食,多用五色豆(赤豆、黄豆、黑豆、青豆、绿豆)混合白米蒸熟,或用乌饭树叶煮糯米制成“乌米饭”。五色对应五行(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),寓意“五行平衡、五谷丰登”,表达了人们对身体健康、生活富足的期望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