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锡立秋还有什么活动

admin

无锡作为江南水乡,立秋节气承载着丰富的民俗传统,既有对自然时序的敬畏,也有对丰收与安康的祈愿。以下是更具代表性的活动:

1. 啃秋:咬住夏天的最后一抹甜

“立秋前一日,食西瓜,谓之啃秋”,是无锡老少皆知的习俗。老无锡人认为,立秋吃西瓜能“啃下酷夏的燥热”,预防秋痱子。旧时,家家户户会在立秋当天切西瓜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,清甜的瓜汁伴着蝉鸣,成为夏秋交替的独特记忆。如今,这一习俗演变为“朋友圈晒秋瓜”,但“啃秋”的仪式感依然保留。

无锡立秋还有什么活动

2. 贴秋膘:以肉补夏的烟火气

夏天炎热,人们往往食欲不振,“苦夏”导致体重减轻。立秋这天,无锡人有“贴秋膘”的传统——通过吃炖肉、烤肉、红烧肉等荤腥食物,补偿夏季的营养流失。旧时还会“悬秤称人”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,若减轻则需多吃肉类“补回来”。如今,“贴秋膘”更注重健康,轻盐版无锡酱排骨、太湖白鱼等清淡滋补的菜肴成为新宠。

3. 立鳅:预测秋雨的民间智慧

无锡农村有“立鳅测秋”的说法:立秋当天,老农会从稻田里抓一条泥鳅,放在清水中观察。若泥鳅直立不动,预示秋季将有大风大雨;若泥鳅正常游动,则说明天气晴好。这一习俗源于古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,是农耕文化中“靠天吃饭”的体现。

4. 戴楸叶:祈福平安的时令饰物

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宋代已有“立秋戴楸叶”的习俗。楸树叶子形似“秋”字,谐音“求”,无锡东南部农村的妇女儿童会在立秋当天,将楸叶剪成花样,插于鬓角或佩于胸前,寓意“求秋平安”。如今,这一习俗虽不如从前普及,但仍被视为“秋的仪式感”。

5. 秋会:祈求丰收的乡村庆典

无锡农村的立秋“秋会”,是旧时重要的集体活动。农民们会在稻田里插上红、绿、黄三色三角形小旗,上书“令”字(代表张巡、周处、刘猛将等民间神灵),祈求驱除病虫害、保佑稻谷丰收。秋会不仅是农事的祈福,也是村民交流、增进感情的场合。

6. 现代衍生:立秋夜的文化与潮流活动

近年来,无锡的立秋活动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。比如2025年立秋期间的“梅园金秋灯会”,以“丝路灯火·梅园不夜天”为主题,推出火舞演绎(包括非遗火虎)、草原风情表演等,结合灯光秀与传统文化,成为市民打卡的热门去处。惠山泥人、无锡评弹等非遗项目也会在立秋期间举办体验活动,让年轻人在潮流中感受传统魅力。

这些活动不仅承载着无锡的历史记忆,也为现代生活增添了节气的仪式感。无论是传统的“啃秋”“贴秋膘”,还是现代的灯会、非遗体验,都传递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