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字成语大全四字成语

admin

一、经典常用成语

这些成语源自经典文献或日常使用频率极高,涵盖比喻、典故等多种类型:

对牛弹琴: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所说内容,比喻说话不看对象,含讽刺意味。出自汉·牟融《理惑论》“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,伏食如故,非牛不闻,不合其耳矣”。

牛字成语大全四字成语

汗牛充栋:形容藏书或著作极多,存放时可堆至屋顶,运输时牛累得出汗。出自唐·柳宗元《陆文通先生墓表》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”。

老牛舐犊:老牛舔小牛,比喻父母对子女疼爱有加。出自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“愧无日磾先见之明,犹怀老牛舐犊之爱”。

牛刀小试: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,也指有能力者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色。出自宋·苏轼《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》诗“读遍牙签三万轴,欲来小邑试牛刀”。

牛鬼蛇神:原形容虚幻怪诞,后比喻社会上形形的坏人。出自唐·杜牧《李贺集序》“鲸呿鳌掷,牛鬼蛇神,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”。

九牛一毛: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,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部分,微不足道。出自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“假令仆伏法受诛,若九牛亡一毛,与蝼蚁何以异?”。

气冲斗牛:形容气势极盛,直冲云霄(斗、牛指牵牛星和北斗星)。出自宋·岳飞《题青泥赤壁》诗“雄气堂堂贯斗牛,誓将真节报君仇”。

初生牛犊不怕虎:刚出生的小牛不害怕老虎,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少有顾虑,敢作敢为。出自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四回“俗云:‘初生牛犊不惧虎’”。

二、典故类成语

这些成语背后有具体的历史或寓言故事,富有文化内涵:

庖丁解牛:厨师庖丁解剖了全牛,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,技术高超。比喻经过反复实践,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,做事得心应手。出自《庄子·养生主》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向然,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”。

吴牛喘月:江淮一带的水牛怕热,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,便喘息不已。比喻因疑心而害怕,也形容天气酷热。出自汉·应劭《风俗通义·佚文》“吴牛望月则喘,使之苦于日,见月怖,亦喘之矣”。

版筑饭牛:版筑指造土墙,饭牛指喂牛,后以之代指贤臣出身微贱。出自《书·说命上》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”、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“宁戚饭牛车下,扣牛角而歌”。

问牛知马:通过询问牛的情况来推测马的病情,比喻从旁推究,弄清事情真相。出自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“钩距者,设欲知马贾,则先问狗,已问羊,又问牛,然后及马”。

蹊田夺牛:因牛践踏了田,便抢走人家的牛,比喻罪轻罚重。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一年》“牵牛以蹊人之田,而夺之牛”。

三、其他常见成语

这些成语虽不如上述成语常用,但仍属于“牛”字四字成语的范畴:

牛毛细雨:形容细而密的小雨,像牛毛一样。

牛高马大: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。

牛郎织女:神话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分隔,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,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或恋人。

牛溲马勃:牛溲指车前草,马勃指一种菌类,两者均可入药,比喻看似无用却有价值的东西。

牛童马走: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,牛童指牧童,马走指仆役。

气壮如牛:形容气势很盛,像牛一样强壮有力。

蜗行牛步:像蜗牛爬行、老牛慢走一样,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。

以上成语涵盖了“牛”字四字成语的主要类型,既有经典常用语,也有典故性强的成语,适用于不同语境的表达需求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