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日有什么风俗活动 夏季防中暑有哪些措施

admin

1. 迎夏仪式:古代帝王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,君臣穿朱红色礼服、配朱色玉佩,马匹、车旗也用朱红色,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;明朝时还有“立夏日启冰,赐文武大臣”的习俗,冰为上年冬天窖存,用于消暑。

2. 尝新活动:多地有“尝新”习俗,如苏州“立夏见三新”(樱桃、青梅、麦子),常熟有“九荤十三素”(九荤包括鲫、咸蛋、螺鰤等,十三素包括樱桃、梅子、麦蚕等),南通吃煮鸡、鸭蛋,无锡则尝三鲜(青梅、樱桃、鲥鱼等),寓意品尝新鲜、祈求安康。

3. 斗蛋游戏: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(带壳清煮,不破损),用冷水浸几分钟,套上丝网袋挂在孩子颈上。孩子们三五成群斗蛋,蛋头斗蛋头、蛋尾击蛋尾,破者认输,最后分出“蛋王”(蛋头胜者为大王,蛋尾胜者为小王)。民间认为“立夏胸挂蛋,孩子不疰夏”(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胀厌食、乏力消瘦症状)。

立夏日有什么风俗活动 夏季防中暑有哪些措施

4. 称人习俗:在村口或台门挂起大木秤,秤钩悬凳子,大家轮流坐上去称体重。司秤人一面打秤花(从小数打到大数),一面讲吉利话(如秤老人说“秤花八十七,活到九十一”,秤姑娘说“一百零五斤,员外人家找上门”),寓意观察夏天身体变化、祈求健康长寿。

5. 吃立夏饭:用红豆、黄豆、黑豆、青豆、绿豆拌合白粳米煮成“五色饭”(俗称“立夏饭”),寓意五行平衡、精神振奋;部分地区还有“百家粥”习俗(全村人凑米豆熬粥,共品寓意“百家米聚千家福”)。

夏季防中暑措施

1. 出行躲避烈日:避免在10时至16时(阳光最强烈时段)在烈日下行走,此时中暑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;必须外出时,做好防护(打遮阳伞、戴遮阳帽、戴太阳镜、涂抹防晒霜),并携带充足的水和饮料;随身备好防暑降温药品(如十滴水、仁丹、风油精),以备应急。

2.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: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,根据气温高低,每天喝1.5至2升水;出汗较多时,适当补充盐水(弥补出汗流失的盐分);多喝含钾茶水(钾能缓解倦怠疲乏)、绿豆汤、淡盐水等消暑饮品;多吃含水量高的时令蔬菜(如生菜、黄瓜、西红柿)和水果(如桃子、杏、西瓜、甜瓜),以及乳制品(既能补水又能补充营养)。

3. 保持充足睡眠:夏天日长夜短、气温高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,消耗大,易疲劳。更佳就寝时间为22时至23时,更佳起床时间为5时30分至6时30分;睡眠时不要躺在空调出风口或电风扇下,以免患上空调病或热伤风。

4. 减少高温环境暴露:老年人、孕妇、有慢性疾病(尤其是心血管疾病)的人,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;避免长时间在高温、高湿度环境中停留;高温天气里,不要将婴幼儿单独留在停放的车内(车内温度会急剧上升,易导致中暑甚至死亡)。

5. 保持室内凉爽:合理使用空调(温度设置在26℃左右为宜),有效调节室内温度;但不要长时间待在过凉的空调房间,适当开窗通风及进行户外轻微活动,有利于人体适应高温;电风扇可缓解炎热,但不要对着身体直吹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