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了腊月二十三的风俗有哪些 腊月二十三吃什么传统食物

admin

1. 祭灶神:腊月二十三是民间“送灶神”的日子,传说灶王爷这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善恶,因此家家户户会打扫干净房屋,在灶台摆放糖瓜、清水、料豆等供品,希望灶王爷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降吉祥”。祭灶时,有的地方还会焚烧灶神画像,待除夕夜再“接灶”迎接其归来。

2. 扫尘土:过了小年,离春节只剩约一周,民间通常将腊月二十四定为“扫房日”(部分地区从小年当天开始),全家动手彻底清扫房屋,包括墙壁、家具、门窗等,寓意“除旧迎新”,扫除一年的晦气与不祥。

3. 剪窗花:小年前后,民间流行剪刻各式各样的窗花,如喜鹊登梅、燕穿桃柳、狮子滚绣球、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,贴在打扫一新的窗户上,增添浓浓的年节喜庆氛围。

过了腊月二十三的风俗有哪些 腊月二十三吃什么传统食物

4. 写春联:小年是开始写春联的重要节点,民间讲究“有神必贴,每门必贴,每物必贴”,大门、房门、牲畜圈、面粮仓等处都要贴上春联,内容多为祈福纳吉、抒发美好愿望(如“天增岁月人增寿,春满乾坤福满门”)。

5. 沐浴理发:民间有“有钱没钱,剃头过年”的说法,小年前后,大人小孩都会集中进行沐浴、理发,清理个人卫生,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春,寓意“辞旧迎新”。

6. 赶乱婚:过了腊月二十三,民间认为诸神已上天,百无禁忌,娶媳妇、聘闺女无需再择良辰吉日,因此这段时间成为民间结婚的高峰期,民谣有“岁晏乡村嫁娶忙,宜春帖子逗春光”的描述。

腊月二十三的传统食物

1. 糖瓜/饴糖/麻糖:这是小年更具代表性的食物,用于祭灶。糖瓜用黄米、麦芽熬制而成,呈扁圆或瓜形,口感脆甜香酥、粘性强;饴糖是麦芽糖制成的长条形糖棍(关东糖);麻糖则是晋西北地区的特色,用麦芽糖和芝麻制成,香甜可口。传说吃这些糖是为了“粘住灶王爷的嘴”,让其上天多说好话。

2. 饺子: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,意为“送行饺子迎风面”,给灶王爷送行。饺子形似元宝,象征富贵,一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、吃饺子,既有祭灶的仪式感,也寓意家庭团圆、来年招财进宝。

3. 粘糕/年糕:山东鲁西、河北等地区有“二十三,粘糕粘”的民谣,小年家家户户蒸粘糕。粘糕用黄米、红枣或糯米制成,香甜劲道、入口绵软,寓意“粘住灶王爷的嘴”,使其“言好事”;“糕”与“高”谐音,象征“年年高”(生活水平、事业步步高升)。

4. 米饼:广西武宣、桂平等地小年有做米饼的习俗。米饼用糯米粉为主料,加入花生、芝麻、白糖等配料,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(象征团圆),再经高温蒸熟,口感软糯香甜,寓意“团团圆圆”“阖家幸福”。

5. 火烧:祭灶这天,北方很多地方的烧饼摊点生意兴隆,火烧(又称“烧饼”)是特色节令食品。火烧外皮酥脆,内瓤柔软,有的还会加入馅料(如芝麻、糖),既是祭灶的供品,也是家人享用的美食。

6. 年粽:南宁人小年有吃“年粽”的习俗,年粽与端午节凉粽不同,有馅(绿豆、猪肉或自定义馅料),形状多样(长、短、圆、扁)。俗话说“年粽年粽,年年高中(粽)”,寓意新年吉祥、考试顺利或事业有成。

7. 爆米花糖:江西靖安县等地小年有“小年小年,爆米糖甜”的说法,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 *** 爆米花糖。爆米花糖口感酥脆香甜,寓意“新的一年财运大发、生活甜美”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