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五可以扫地,且传统习俗中鼓励彻底打扫卫生
正月初五又称“破五”,是春节传统习俗中“破除禁忌”的重要日子。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前,民间多有“忌扫地、倒垃圾”的讲究(如大年初一绝对不能动扫帚,担心扫走财运;其他时间扫地需从门口往里扫,避免“散财”),但到了初五,这些禁忌正式解除,意味着可以放心打扫卫生。
初五扫地的核心意义是“送穷”
民间认为,春节期间积攒的垃圾(如灶灰、杂物)已从“聚财”的象征变成了“穷土”(沾了穷气、晦气),必须在初五当天彻底清理出门,称为“送穷”。部分地区还有更具体的仪式:将垃圾与纸扎的“穷媳妇”“穷子”(象征穷鬼)一同装入袋中,送至门外焚烧或用爆竹炸掉,寓意“赶走穷困”;打扫时要燃放鞭炮,边扫边往门外走,象征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彻底驱逐。
部分地区保留特殊细节
有些地方会在初五清晨先放鞭炮,再开始打扫,认为鞭炮声能“震走穷气”;打扫完毕后,还会将新扫帚挂在门外,寓意“招财进宝”。这些细节虽有地域差异,但均围绕“破穷、迎富”的核心主题。
正月初五不仅可以扫地,而且是传统中“必须扫”的日子,通过打扫完成“送穷”的仪式,为新的一年迎来“聚财”“纳福”的好兆头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