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的风俗习俗有什么

admin

寒露时节,北方地区(尤其是黄河以北)枫叶进入更佳观赏期,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景致吸引众多游客前往香山等传统景点登高赏红叶。这一习俗强调“身临其境”的体验,通过置身山林感受深秋的绚烂色彩,是寒露更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。

吃芝麻

民间有“寒露吃芝麻”的习俗,源于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理论。寒露后天气转凉,人体需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,芝麻(如芝麻糊、芝麻糖、香油等)具有润燥、排毒的功效,成为此时家家户户的应季食物,还有“芝麻绿豆糕,吃了不长包”的谚语流传。

寒露的风俗习俗有什么

吃螃蟹

寒露前后,江南地区虾蟹肥美,尤其是雌蟹卵满、黄膏丰腴,是吃母蟹的更佳季节。老南京人有蒸螃蟹的传统,而湘南、湘西等地则有醉蟹、咸呛蟹等独特做法。需注意的是,过敏体质、胃寒者及孕妇、高血脂者不宜多吃蟹黄,且螃蟹忌与柿子同食,以免生成胃石。

饮秋茶(正秋茶)

寒露前后采摘的茶叶称为“正秋茶”,是秋茶中的上品。老南京人习惯在此时品饮寒露茶,其口感甘醇清香,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易淡,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,深受茶客喜爱。部分地区的茶客还会选择枸杞菊花茶等养生茶饮,顺应秋乏时节的需求。

登高望远

寒露与重阳节(农历九月初九)时间相近,民间有“登高望远”的习俗。北京人常去景山公园、八大处、香山等地,通过攀登高峰欣赏秋景,同时寓意“步步高升”。这一习俗融合了运动与赏景,是古人适应深秋气候、调节身心的方式。

赏菊花(饮菊花酒)

农历九月被称为“菊月”,寒露时节菊花盛开,是赏菊的更佳时期。部分地区保留了饮菊花酒的传统,将初开的菊花与青翠枝叶掺入粮食中酿酒,密封至次年寒露开启,据说有滋补五脏的功效。菊花的高洁象征也与寒露的清冷气质相契合,成为节日的标志性元素。

农事与饮食关联

寒露是秋收的关键时期,农谚有“寒露到,割晚稻;霜降到,割糯稻”“寒露收山楂,霜降刨地瓜”等,此时农民忙着收割晚稻、采摘山楂、地瓜等作物。为了应对秋燥,饮食上多食用梨、蜂蜜、百合、糯米等柔润食物,少吃辛辣之品,以养护肺、呼吸道等器官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