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须迁的情形(传统禁忌):①坟墓无故自陷;②坟上草木无故枯死;③家风不正、风声;④家人癫狂、忤逆;⑤后人频发夭折、败家、绝嗣、牢灾等;⑥家中多见溺水、上吊、车祸等非命之殇或久病不愈。
不可迁的情形(见则为吉,宜保留):①开墓见龟、蛇、鱼等生物;②见紫藤缠棺;③穴中有暖气流/乳气。
现实原因:因修路、占地、规划等确需迁移时,应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,并尊重当地殡葬管理与公墓安置要求。
二、择日择时与基本流程
择日择时:宜选清明前后(多在节前完成,便于节期“入土为安”);动土与起穴尽量不过午时,以免强阳气直晒遗骨。
动土告祭:起坟前摆案上香,祭告土地神与先祖,说明迁葬原因与新址,焚纸祷祝。
起穴与捡骨:先由儿子或孙子动手“开之一锹”;遗骨将出时,由女儿或孙女撑黑伞/芦席遮光;按原位捡拾、安放,关节齐全,遗失要仔细翻找。
原穴回填:捡骨后,旧穴内置萝卜1个与铜钱9枚,再行填平,旧棺木与寿衣等可焚化,勿携至新茔。
新穴“暖坑”:新穴底铺黄纸,压七星钱,撒松香点燃,称“暖坑”。
安葬与礼成:依昭穆次序(东上西下、北上位南下等)安放,长子(或全福人)三掷纸净穴,再行掩埋;设香案、烧纸告慰,亲属轮流上香行礼。
三、选址与风水禁忌
忌见“恶水”(软锥):来水冲背、散乱无情,主不利后嗣。
忌见“硬锥”:大石硬块聚结,主后辈困顿。
忌见“活锥”:蚁穴、蚁蚀,主伤骨损丁。
忌见“死锥”:棺上加棺,主凶。
忌“寒风洞”:以烛试之,灯灭为洞,不可用。
穴中气味与土色:有暖湿之气或乳白之气、土色润黄为佳,此类穴多不主张轻迁。
四、礼仪分工与操作细节
分工礼制:起穴“头三锹”由子/孙行;遗骨遮光多由女眷执伞;入穴、封穴与安位时,通常以男前女后次序行进。
遗骨规整:按生理结构原位摆放,手足与膝骨不得前后左右调转。
仪程细节:新穴常以红布遮盖棺木/骨殖,防直见阳光;起穴与封穴过程中,香不可灭;全程保持肃静与恭敬,不可吐痰、抛秽物等。
骨灰迁葬:多以原骨灰盒迁入新穴,一般不随意更换骨灰盒;各地殡仪馆与公墓有具体规范,以当地要求为准。
五、地域差异与合规提醒
风俗差异:不同地区在择日体系、称谓、礼数上存在差异,宜以家族长辈与当地殡葬礼仪为准,不必强求一律。
合规先行:涉及公墓迁移、骨灰寄存、土地审批等事项,需提前向民政、殡葬管理等部门咨询并办理手续;迁葬过程注意环境保护与文明治丧。
理性看待:上述多为传统礼俗与风水观念,可尊重但不宜迷信;应以合法合规、安全文明、家族共识为首要原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