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迎亲人数要求:多数地方遵循“去单回双”习俗,即男方接亲队伍人数为单数(如7人、9人),接到新娘后返回夫家时人数变为双数(加上新娘),寓意“添丁添口、婚姻圆满”。若途中遇其他迎亲车队(称为“喜冲喜”),需互放鞭炮或互换花朵化解。
2. 迎亲人员资格:优先选择未婚人士,已婚者需避开离婚、再婚或丧偶者(认为此类人群运势不佳,会影响新人婚姻);部分地区忌“姑”(谐音“孤”,象征孤独)和“姨”(谐音“疑”,象征猜忌)参与接亲,认为会带来不吉利。
3. 迎亲人员组成:通常包括伴郎团、新郎的好兄弟或亲戚,部分地区会安排童男童女(寓意新人婚后“儿女双全”),或由新郎嫂子担任的“接亲太太”(象征家庭和睦)。
4. 迎亲路线禁忌:需提前规划“不走回头路”的路线(避免婚姻反复),避开医院、法院、寺庙、火葬场、铁塔等不吉之地(认为这些地方有“煞气”,会影响新人运势);路线确定后需标注清楚,分发给司机,避免迷路。
二、迎亲的禁忌
1. 仪式流程禁忌:
忌无鼓乐鞭炮:迎亲需有吹打乐器(如唢呐、锣鼓)和鞭炮烘托喜庆,认为“冷冷清清不吉利”;鞭炮需足够长,避免新娘未进大门就放完(场面冷清,被视为不祥)。
忌新娘不喝“催轿汤”:娘家嫂子辈做的“催轿汤”(半生不熟的饺子或汤面),新娘需“喝一半、留一半”(寓意“两头都过好生活”),既不能不吃(怕穷娘家),也不能吃完(怕穷婆婆)。
忌新娘上轿踩地:新娘上轿时需由新郎或亲属抱起,避免脚踩娘家地面(怕带走娘家“福气”);部分地区要求新娘踩着“粮袋”上轿(象征“稻谷满仓”)。
忌新娘上轿不哭:新娘上轿时需哭(表示对父母的感恩和不舍),认为“不哭是不懂事”;若哭不出来,家人会拧其 *** 让其哭(避免娘家人难堪)。
2. 人员参与禁忌:
忌孕妇送亲:认为孕妇象征“血光之灾”,会为新人带来不幸,需回避。
忌“全命人”缺席:“全命人”(家庭完整、无丧偶或离异者)是迎亲中的“福星”,需参与迎亲(如抱新娘上轿、铺床),认为其能带来好运。
3. 其他细节禁忌:
忌“喜冲喜”:若途中遇其他迎亲队伍,需互换手帕、腰带或鲜花(化解“夺喜”之灾);若遇送葬队伍,需用红毡遮挡花轿、改道而行(避免“凶煞”冲撞)。
忌新娘衣物有口袋:新娘衣物需无口袋(避免带走娘家“财运”);鞋子需为全新(象征“新生活开始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