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雨水节气(2月18日至3月5日)期间,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呈回升态势,但昼夜温差大仍是显著特征。具体来看:
北方地区:整体气温仍较低,一般维持在3℃至4℃左右,虽较冬季有所上升,但仍需注意防寒。
南方地区:温度相对较高,江南地区日均温约59℃,华南地区可达920℃,西南地区因海拔差异,气温多在1220℃之间,部分地区已呈现早春气息。
黄淮平原:作为北方重要的农业区,日均气温约3℃左右,冰雪逐渐消融,但仍有冷空气活动,需警惕“倒春寒”。
雨水节气容易下雨的主要原因
雨水节气的核心气候特征是“降水增多”,其形成与太阳辐射变化、气流交汇及水汽条件密切相关:
太阳辐射增强,气温回升:此时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赤道靠近,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增加,气温快速回升,冰雪融化加速,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。
冷暖气流交汇: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向北挺进,与逐渐减弱的冷空气频繁相遇,形成“锋面雨”或“对流雨”。这种气流交汇是雨水节气降水的主要动力机制。
水汽条件改善:随着气温升高,地表蒸发量增大,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,为云的形成和降水提供了物质基础。南方暖湿气流携带大量水汽北上,与北方冷空气相遇,进一步促进了降水的生成。
需要说明的是,雨水节气虽降水增多,但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(北方部分地区仍有降雪),强对流天气较少,符合“润物细无声”的特点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